返回 中国野史大甩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木工祖师爷·鲁班:墨斗量乾坤,锯子开天地[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啷”落地。监工李头奔过来,伸手抚过木面,又摸了摸那铁齿,忽然对着公输般深揖一礼:“小师傅……不,公输先生,这物件,当真是神了!”
    nbsp“它叫‘锯。”nbsp公输般抹去额汗,声音带着少年人的清亮。
    nbsp消息传入鲁宫时,定公正与大夫论政。闻听有此奇物,定公掷下竹简:“此等巧思,怕是上古‘鲁班(注:古之巧匠通称)复生,亦不过如此!”nbsp从此,“鲁班”之名渐取代“公输般”,传遍列国。
    nbsp鲁班的奇巧远不止于此。盖曲阜宫阙时,立柱总难垂直,他取麻绳系墨斗,末端悬一铜锤,绳直如矢,墨线弹出,梁柱便立得端正——此乃“墨斗”,后世木匠开工必先弹线,叫做“定乾坤”。
    nbsp他见工匠削木后,木面总有毛刺,便取硬木为身,内嵌铁片为刃,推之如行云,木面顿时光润——此为“刨子”。又制“曲尺”,刻“财、病、离、义、官、劫、害、吉”八字,量木时避凶就吉,成了木匠的金科玉律。
    nbsp最传奇的物件,莫过于“木鸢”。《韩非子》载:“鲁班削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nbsp传闻此鸢腹有机括,能载人越山渡河。一日,其母好奇,私乘木鸢往会稽,当地人见此物非禽非兽,疑为妖物,竟以石击之,老夫人坠亡。
    nbsp鲁班抚母尸,泣血三日,将木鸢劈为齑粉。匠人营中自此传下训言:“工巧者,辅人而非役人,过则为祸。”
    nbsp这训言成了木工行的铁律。他教徒弟“三敬”:敬木、敬器、敬心。见木中有节,必绕行而不硬凿,谓“木亦有灵,当留其气”;用墨斗前必净手,谓“墨线如法,不可污也”;收工时必将工具擦拭整齐,谓“器为手之延伸,当惜之如身”。
    nbsp鲁班还传下“榫卯”之术,更堪称鬼斧神工。不用一钉,仅以木之凹凸相嵌,便能使梁柱相扣,百年不松。最精妙的“燕尾榫”,似燕尾交合,任凭狂风骤雨,纹丝不动。老木匠言:“此乃鲁班观燕筑巢而悟,万物有灵,皆可为师。”
    nbsp后世匠人敬他如神,每年六月十六诞辰,必往鲁班庙祭拜。
    nbsp山西五台山鲁班祠,祭典最是隆重。百余名木匠排成长队,各执浸墨棉线,从祠内牵至山巅工地。一声令下,众人同时弹线,墨痕如黑龙入地,笔直无曲。老匠师领诵:“祖师传线,直如人心;斧凿所及,皆为正道!”nbsp声震山谷。
    nbsp江南东阳,则以木雕赛会纪念。匠人各携桃木,限时刻牡丹,谁刻得花叶翻卷、栩栩如生,便能得一柄“鲁班刀”。此刀以百年黄杨为鞘,刻“守拙”二字,得主视若性命——盖因“守拙”二字,正是鲁班对匠人的教诲:巧思源于拙行,浮华不如实干。
    nbsp到了清代,江南重修岳阳楼,主梁总难合缝。掌墨师傅夜梦一白胡子老者,持墨斗在梁上弹线。次日依线锯之,竟从中剖出一窝白蚁,方知木料早被蛀空。师傅叹曰:“祖师虽远,其灵犹在,是在教我们:匠事无小事,察微方得始终。”
    nbsp如今电锯轰鸣,机器渐代手工,然老木匠工具箱里,总躺着个磨得发亮的墨斗。问其故,答曰:“机器能裁木,不能裁心;能量尺,不能量德。祖师传下的,不止工具,更有规矩。”
    喜欢。

第1章 木工祖师爷·鲁班:墨斗量乾坤,锯子开天地[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