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五四运动少年强[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1919年5月4日午后,北京飘着零星细雨,却浇不灭青年学生胸中的怒火。数千名身着长衫的学生从北京大学红楼出发,举着“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标语,涌向天安门广场。
nbsp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胜利告终。消息传回中国,举国欢腾。作为战胜国之一,国人普遍认为,中国多年的“以工代兵”(约14万华工赴欧洲战场承担后勤任务,数千人牺牲)终于能换来应有的尊重,至少可以收回被德国强占的山东权益。当时的《晨报》刊登读者来信:“今欧战告终,我国为战胜国之一,国际上之地位,固已增高。从前所失之权利,当可乘机收回,此固我国民所日夜祷祝者也。”
nbsp然而,现实很快击碎了这份期待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中国派出以陆征祥为团长的代表团,提出三项核心诉求: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驻军、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包括胶州湾租界、胶济铁路等);取消领事裁判权、关税自主等。但在英、法、美、日等列强的操纵下,中国的合理诉求被完全无视。
nbsp日本早在1917年就与英、法、意等国签订秘密协议,以“战后支持日本对山东权益的要求”换取其参战。在和会上,日本代表牧野伸显强硬主张: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已通过1915年中日条约(即“二十一条”)及1918年中日换文确定归属日本”,要求直接继承。美国总统威尔逊虽曾提出“十四点原则”倡导“民族自决”,却最终在现实利益面前妥协,最终同意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日本。
nbsp4月30日,巴黎和会正式作出决定:德国在山东的所有特权“概让与日本”。消息传回国内,犹如晴天霹雳日,《晨报》《国民公报》等报纸披露和会决议,北京学界率先沸腾。北京大学学生谢绍敏在宿舍悲愤交加,当场咬破手指,写下“还我青岛”的血书;5月3日晚,北大法科礼堂挤满了各校学生代表,会上群情激愤,有人当场高呼“牺牲救国”。经过连夜商议,各校决定次日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nbsp5月4日下午1时,北京13所中等以上学校的3000余名学生齐聚天安门。广场上悬挂着“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的白旗,学生们散发《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其中写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nbsp游行队伍先往东交民巷使馆区请愿,却被军警阻拦在巷口。愤怒的学生转向赵家楼,那里是亲日官员、时任交通总长曹汝霖的住宅(曹汝霖曾参与签订“二十一条”,其子娶日本贵族之女)。学生们冲破军警防线,涌入曹宅,发现曹汝霖已逃离,便将屋内的日本家具、信件点燃。熊熊火光中,正在曹宅的驻日公使章宗祥被学生痛打致重伤。这就是着名的“火烧赵家楼”事件。
nbsp北洋政府随即出动军警镇压,逮捕32名学生日,北京各校宣布罢课,通电全国抗议逮捕学生;6日,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统一领导运动。天津、上海、武汉、长沙等城市的学生纷纷响应,游行、演讲、抵制日货的浪潮迅速蔓延。
nbsp面对全国压力,北洋政府于5月7日释放被捕学生,但拒绝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曾任驻日公使,亲日派)三人职务,也未承诺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日,北京学生再次宣布总罢课,并组织“救国十人团”上街演讲,向民众宣传反帝爱国思想。军警再次大规模逮捕学生,至6月初已拘捕近千人,北大法科校舍被改为临时监狱。
nbsp北洋政府
第12章 五四运动少年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