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清朝第一贪和珅[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和珅(1750—1799),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出身于满洲正红旗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其父常保曾任福建副都统,早逝后家道中落,和珅与弟弟和琳自幼过着“借贷度日”的生活(《清史稿·和珅传》)。这种经历塑造了他极强的自尊心与向上爬的欲望,也让他深谙人情世故。
nbsp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和珅凭借世袭的“三等轻车都尉”爵位,被选入銮仪卫当差,负责皇帝出巡时的仪仗事宜。这一职位虽不起眼,却为他提供了接近权力核心的机会。据《啸亭杂录》记载,一次乾隆帝出巡,仓促间找不到黄盖(皇帝仪仗中的重要器物),乾隆帝怒斥:“是谁之过欤?”随行侍卫皆惶恐不敢言,唯有和珅应声答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这句引自古文的对答,既符合乾隆帝崇尚文治的趣味,又显得不卑不亢,当即引起乾隆帝注意。
nbsp更大的机遇是在下一年。乾隆帝阅读《论语》时,对其中“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一句的注释不甚明了,身边大臣皆不能答,和珅却准确背诵出朱熹的注解,并阐释其义。乾隆帝惊叹于这个年轻侍卫的学识,当即提拔他为御前侍卫,兼副都统,“自是恩宠日隆”(《清高宗实录》卷九百七)。和珅的崛起,不仅因其才思敏捷,更因其“善揣上意”——他总能精准把握乾隆帝的喜怒哀乐,“所言皆合圣心,所行皆称上意”。
nbsp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和珅由御前侍卫连升三级,任户部侍郎(正二品),兼总管内务府大臣,开始涉足财政与皇室事务。和珅展现出惊人的行政才能,在整顿内务府财政时,“厘清积弊,岁省度支数十万两”,让长期入不敷出的内务府迅速扭亏为盈,乾隆帝称赞其“才具敏练,堪当重任”(《清史列传·和珅传》)。
nbsp此后十年,和珅的权力以火箭速度上升: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任户部尚书、议政大臣,查办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案,因功封一等男爵;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兼任兵部尚书,管理户部三库,;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任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晋文华殿大学士,位居内阁首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封一等忠襄公,达到清代异姓大臣的爵位巅峰。
nbsp和珅的权力渗透到朝廷各个角落。他身兼数十职,既管财政(户部)、人事(吏部),又掌军事(兵部)、司法(理藩院),甚至皇帝的起居注、国子监等事务也由其兼管。当时的奏章需先经和珅过目,“所欲兴者,虽小必获;所欲除者,虽大必去”(《檐曝杂记》卷一)。乾隆帝晚年怠政,常以“朕老矣”为由将政务交予和珅,时人谓之“二皇帝”。
nbsp这种集权在清代历史上极为罕见。康熙、雍正两朝均强调“分权制衡”,而和珅却打破了这一传统,形成“内外官员皆出其门”的局面。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时,曾观察到:“和珅先生是中国事实上的国王,皇帝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nbsp和珅深知“孤则易折”,掌权后迅速构建起以自己为核心的利益集团。他的结党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联姻,将女儿嫁给康熙帝之曾孙永鋆,儿子丰绅殷德娶乾隆帝最宠爱的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与皇室结成“亲上加亲”的关系;二是提拔亲信,将弟弟和琳由笔帖式一路提拔至四川总督,心腹福长安任户部尚书,苏凌阿任两江总督;三是网罗门生,通过科举、荐举等途径,让大批官员依附于己,“凡会试中试者,若不拜和珅门下,虽有才亦难获重用”(《清史稿·选举志》)。
nbsp这个权力网络遍布中央与地方。在中央,军机大臣福长安(傅恒之子)、吏部尚书苏凌阿、户部侍郎刘国泰等皆为其党羽;在地方,山东巡抚国泰、浙江巡抚王亶望、陕甘总督勒尔谨等皆与其勾结。他们形成“利益共同体”:和珅为其提供庇护,他们则向和珅行贿纳贡,“每岁馈献,多者至数十万两”(《清稗类钞·贪污类》)。
nbsp和珅党羽之间相互包庇,形成严密的腐败网络。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贪赃枉法,和珅虽为主审官,却百般包庇,“欲以查无实据结案”,最终在刘墉、钱沣的坚持下,国泰才被绳之以法,但和珅仍设法保全了其党羽(《清史稿·钱沣传》)。这种“官官相护”让和珅集团在很长时间内难以撼动,即使乾隆帝有所察觉,也因“用其才”而未深究。
nbsp和珅的贪腐规模在历史上空前的
第29章 清朝第一贪和珅[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