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地球交响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4章 遵义:会议之后、河流之下与记忆里重写的转折地[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镇上街巷酒香浓烈,几乎令人微醺。我随一位酒厂工人参观酒窖,他一边搬坛,一边说:“我们茅台酒不是发明的,是沿赤水河慢慢酿出来的。”
    nbsp我问他:“你喝得出年份吗?”
    nbsp他抿一口说:“年份是一种时间的余震。”
    nbsp我记住了这句话。
    nbsp而赤水河,就是这片土地记忆的发酵器——它流过酱香,也流过战火,从血里飘出酒香,从苦里炼出笑意。
    nbsp我写下:
    nbsp“赤水不是河,是一种民族情绪的回路,
    nbsp是火种、是故乡、是麻辣,是一口热酒下肚后的眼眶微红。”
    nbsp四、乌江边寨:石板桥、竹编帽与苗语残音
    nbsp我第四日去了桐梓北部的一处乌江苗寨。
    nbsp寨子坐落于江边高坡,吊脚楼依水而建,竹林在风中摇曳,老人坐在廊下织篾,少年跳水,鸡群在屋顶闲走。
    nbsp我在寨中借宿一夜,夜里苗语歌从远处传来,似有似无,不分男女,只是重复一种调子:轻、缓、悲。
    nbsp第二天我问房东,那歌在唱什么?
    nbsp他说:“以前是唱爱情,现在没人懂了,只唱旋律。”
    nbsp我默然。
    nbsp不是语言的断裂最可怕,而是当旋律都无人愿意记住时,那才是文明真正的丢失。
    nbsp我写下:
    nbsp“遵义不仅是城市,也是一个族群的回响谷;
    nbsp它不只是书上的标点,更是歌里的省略号。”
    nbsp五、地图落笔·下一站昭通
    nbsp我在遵义停留六天,比原计划多了一天。
    nbsp因为这座城市,有太多“说不完”的声音。它既有历史的重量,也有人间的温度;既酿得出烈酒,也守得住静水;既关心过去,也活得踏实。
    nbsp我摊开《》地图,在贵州北缘、乌江东畔、赤水之侧稳稳落笔:
    nbsp“第134章,遵义已记。
    nbsp她是红色的,不止于旗帜;
    nbsp她是温柔的,不止于河水;
    nbsp她是改变的,不止于会议。”
    nbsp下一站,是云南昭通。
    nbsp我要翻过大娄山系,跨入乌蒙西段,看滇东北如何接续这段南方高原的史诗,看金沙江畔的昭通人如何在风口与边界之间,用自己的方式刻下城市的纹理。
    nbsp我收起笔记,望向天边山脊,对自己说:
    nbsp“转折之后,继续前行——昭通,我来了。”
    喜欢。

第134章 遵义:会议之后、河流之下与记忆里重写的转折地[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