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大小和卓叛乱平[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天山南路的喀什噶尔城(今新疆喀什)城里,斯兰教白山派首领玛罕木特的两个儿子——波罗尼都与霍集占,这对被准噶尔部关押伊犁多年的兄弟,因清军平定达瓦齐叛乱重获自由,却很快将枪口对准了他们的“解放者”。
nbsp回疆(清代对天山南路的称呼)自明末以来便处于叶尔羌汗国统治下,伊斯兰教苏菲派的和卓家族(意为“圣裔”)逐渐掌握宗教话语权,形成白山派与黑山派的长期对立。准噶尔部征服回疆后,将两派和卓均迁至伊犁软禁,以“人质”控制地方。康熙年间,玛罕木特曾试图反抗准噶尔统治,失败后与其子波罗尼都、霍集占一同被囚于伊犁阿巴噶斯地区,“岁纳贡赋,不得自由”(《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七)。
nbsp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初定伊犁时,定北将军班第为稳定回疆局势,释放波罗尼都,派其返回叶尔羌招抚部众,留霍集占继续居于伊犁“以彰诚信”。班第在给乾隆帝的奏折中分析:“回部久受准噶尔苛虐,今遣和卓归,可收其心,不烦兵戈而南疆自定。”(《清高宗实录》卷四百九十一)这一“以回治回”的策略初期颇为顺利,波罗尼都回到叶尔后,迅速平定黑山派势力,宣布归附清廷,“献户籍,纳贡赋,如旧例”(《西域图志》卷十六)。
nbsp然而留居伊犁的霍集占却另有图谋。当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时,霍集占竟暗中与之勾结,认为“清人千里远征,势难久驻,不如乘势自立”(《回疆通志》卷二)。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霍集占率部逃离伊犁,直奔叶尔羌与兄长会合,以“若听清廷号令,必重蹈准噶尔覆辙”为由,劝说波罗尼都反叛。波罗尼初虽犹豫,但在弟弟“圣裔当主其地”的蛊惑下,最终同意举事,二人自称“大小和卓”(“和卓”即“圣裔”之意),公开竖起反清旗帜。
nbsp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夏,大小和卓的叛乱正式爆发。他们首先诛杀了清廷派往叶尔羌的招抚官员阿敏道及其随从百余人,“裂其尸,传示诸城,以威吓降者”(《圣武记》卷四)。喀什噶尔、叶尔羌、和田等城相继响应,仅有库车、乌什等少数城池坚守不从。霍集占在叶尔羌自称“巴图尔汗”,铸造钱币,颁布政令,宣称“要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汗国”(《西域闻见录》卷二)。
nbsp消息传至北京,乾隆震怒。他在给定边将军兆惠的谕旨中怒斥:“朕为天下主,岂容尔等跳梁!前释尔兄弟于囚牢,授以疆土,乃敢反噬,此而不诛,何以惩恶!”(《清高宗实录》卷五百三十五)此时清军刚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主力正屯驻伊犁,乾隆帝遂命兆惠先派副将军富德率少量兵力试探进军,同时调遣陕甘总督黄廷桂筹备粮草,为大规模征伐做准备。
nbsp大小和卓的叛军并非铁板一块。回疆各城对其统治多有不满,尤其是黑山派民众,因长期受白山派压迫,“虽被胁迫,心实归清”(《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十)。库车城主鄂对(后为清廷所封贝子)因拒绝附逆,家族被霍集占诛杀,仅率数人突围投奔清军,成为平定叛乱的重要向导。鄂对向兆惠献策:“回部诸城虽附逆,然多迫于威势,若大军至,必纷纷倒戈。”(《清史稿·鄂对传》)
nbsp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五月,清军正式兵分两路南下:定边将军兆惠率主力自伊犁出发,取道天山南麓;副将军富德领兵自巴里坤西进,互为犄角。乾隆帝特意嘱咐:“行军当审时度势,勿轻进,先固粮道,再图进取。”(《清高宗实录》卷五百六十三)
nbsp第一战发生在库车城。库车城“依山而建,墙高丈余,城外有护城河”(《西域图志》卷十七),守将阿卜都克勒木是霍集占的亲信。兆惠率军抵达后,先派鄂对喊话劝降,遭严拒后下令攻城。清军“穴地攻城,炮轰其垣”,但库车守军顽强抵抗,“从城上掷石下,伤我士卒甚众”(《啸亭杂录》卷三)。激战月余,清军仍未能破城,反而因暑热和补给困难减员不少。
nbsp霍集占得知库车被围,亲率三千骑兵来援。兆惠分兵迎击,在库车城外的鄂根河展开激战。清军“乘夜袭其营,斩馘千余”,霍集占大败而逃,仅带数十人窜回叶尔羌。此战后,库车守将见援军无望,乘夜弃城而逃,清军终于攻克这座坚城。但兆惠清点兵力时发现,南下以来清军已伤亡近三千,且粮草即将告罄,不得不暂缓进军。
nbsp乾隆帝接到战报后,调整策略,命兆惠“先清阿克苏、乌什诸城,稳固后方,再图叶尔羌”。阿克苏城主霍集斯(曾擒获达瓦齐献予清军)见清军势大,主动开城投降,“献马千匹,粮万石”(《清高宗实录》卷五百六十八),使清军获得重要补给。至同年秋,除叶尔羌、喀什噶尔外,回疆各城多已归附清廷。
nbsp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十月,兆惠决定乘胜进军叶尔羌。他亲率三千清军(其中多数为满、蒙八旗兵)抵达叶尔羌城外,扎营于城南的黑水河畔,故称“黑水营”。此时霍集占已在此集结数万叛军,双方兵力悬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兆惠本想趁敌军立足未稳渡河作战,不料刚渡一半,叛军突然从两翼杀出,“矢石如雨,骑兵往来冲杀”(《清史稿·兆惠传》)。清军被迫退回河岸,陷入重围。霍集占下令“绝其水道,困死清军”,黑水营顿时陷入绝境。兆惠在给清廷的奏报中写道:“我军被围,粮且尽,马驼多毙,士卒煮鞍革充饥,然皆愿死战。”(《平定准噶尔方略》续
第25章 大小和卓叛乱平[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