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野史大甩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章 弘历继统号乾隆[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四日,紫禁城太和殿的晨钟撞响三十声,回荡在寂静的宫阙间。十八岁的弘历身着麻服,跪在乾清宫雍正帝的灵前,接过庄亲王允禄手中的遗诏,登基为帝,是为乾隆元年。
    nbsp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帝于乾清宫西暖阁召诸王大臣,言“今朕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慎。……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正大光明匾额之后”。
    nbsp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夜,圆明园御榻前,鄂尔泰、张廷玉等重臣在雍正帝“大渐”之际,奉命从“万几宸翰”处取出另一份同款遗诏。两份遗诏内容完全一致,均写“皇四子弘历,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清高宗实录》卷一)。这种方法,彻底避免了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乱象。
    nbsp弘历的继位过程是清代最平稳的权力交接。八月二十三日雍正驾崩,二十四日弘历即于灵前继位,二十五日以新君名义颁布第一道谕旨,赦免部分罪犯、安抚宗室,二十六日接受百官朝贺。短短四天,从治丧到理政,水到渠成。张廷玉在《澄怀园语》中感叹:“国朝家法,立储最为精密,世宗此举,实万世法程。”
    nbsp自雍正五年(1727年)起,弘历便以“皇四子”身份参与政务,批注奏折。现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雍亲王手书》中,有雍正帝对弘历奏折的朱批:“汝之言,朕深然之。凡事务必躬亲,勿恃聪敏,勿惮劳苦。”可见其早被当作继承人培养。
    nbsp康熙晚年也很喜欢这个孙子。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二岁的弘历第一次在圆明园“镂月开云”殿见到祖父康熙帝。据《清高宗实录》记载,康熙帝“见皇孙聪慧,甚为钟爱”,当即命人将其接入宫中抚养,亲自教读《论语》《尚书》。
    nbsp这段“皇孙承宠”的经历,成为弘历继位的资本。康熙曾对近侍说:“是孙儿福过于予。”(《啸亭杂录》)更有传言称,康熙帝晚年之所以属意胤禛继位,正是看中弘历的潜质,欲“隔代传位”。虽无确凿证据,但从康熙带弘历围猎时“亲射熊罴,命皇孙试之”(《御香缥缈录》)的刻意培养来看,这种猜测并非空穴来风。
    nbsp在雍亲王府度过的少年时光,塑造了弘历的政治品格。他师从朱轼、蔡世远等理学大家,既学经史子集,也习骑射武艺。朱轼在《圣祖仁皇帝实录》序中写道:“皇子弘历,日侍讲席,研精义理,旁通世务,盖有得于圣人之教矣。”这种“文武兼修”的教育,为其日后治国奠定了基础。
  &nbs

第23章 弘历继统号乾隆[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