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野史大甩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章 雅克萨败沙俄兵[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校,我们还是投降吧,这炮太厉害了!”
    nbsp萨布素在城外看得清楚,对副将说:“暂停炮击,再劝一次。”这次的劝降信绑在箭上,射进了俄军的指挥部:“只要放下武器,保证你们安全返回本国。”托尔布津看着城外黑压压的清军,又看了看身边吓得面无人色的士兵,咬咬牙说:“我们投降。”
    nbsp投降那天,托尔布津带着残兵走出雅克萨,手里举着白旗。萨布素让人清点人数,一共是一百五十六人,其中还有二十多个是从西伯利亚强征来的农民。有个叫伊万的农夫跪在地上,用刚学会的汉语喊:“将军饶命,我是被抓来的!”萨布素让人给他们发了粮食,说:“回家去吧,告诉你们的国王,雅克萨是中国的土地,别再来了。”
    nbsp清军进城后,发现了更令人发指的事情。在城北的地窖里,堆放着几十具鄂伦春人的尸体,有的被砍了头,有的被挖了心;在俄军的营房里,搜出了三百多张貂皮,还有十几件女人的旗袍——那是被掳走的边民的衣物。萨布素让人把尸体好好安葬,在坟前立了块木牌,上面写着“永志不忘”。他下令拆毁雅克萨城,带着士兵和被解救的边民撤回瑷珲,临走时在江边留下了一支驻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可谁也没想到,托尔布津是个不守信用的家伙。当年秋天,他带着六百多哥萨克卷土重来,不仅重建了雅克萨城,还在城外挖了壕沟,筑起了炮台。消息传到北京时,康熙大怒:“这罗刹,出尔反尔,真是给脸不要脸!”当即下令萨布素再次出兵。
    nbsp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七月,萨布素的大军再次包围雅克萨。这次托尔布津学乖了,躲在城里不出来,还放话:“有本事你们就攻,我们有足够的粮食!”萨布素没急着攻城,而是在城外筑起土墙,切断了城里的水源——他知道,雅克萨城里没有水井,全靠城外的小河供水。
    nbsp这下托尔布津慌了。城里的水很快就喝完了,士兵们开始喝马尿,后来连马尿都没得喝,有人渴得直啃冰块。托尔布津带人出城抢水,被清军的鸟铳队打了回去,他自己也中了一枪,死在城楼上。临死前,他让手下给莫斯科带信:“清国的大炮太厉害,雅克萨守不住了。”
    nbsp俄军的新头目叫拜顿,是个瑞士雇佣兵。他看着城里每天都有人渴死、病死,知道再守下去只有死路一条。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春,拜顿派人举着白旗出城,说愿意谈判。萨布素把消息传到北京,康熙说:“既然他们愿意谈,就先停火吧。”
    nbsp这场持续两年的雅克萨之战,清军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全胜。《清史稿·萨布素传》记载:“雅克萨之役,斩俄兵百余人,俘其众三百余,毁城而还。”更重要的是,这一战打出了清朝的军威,让沙俄知道了清朝保卫领土的决心,为后来的《尼布楚条约》谈判奠定了基础。
    nbsp战争结束后,萨布素在黑龙江畔立了块石碑,上面刻着康熙的御笔:“疆土不可尺寸让人。”
    nbsp雅克萨的硝烟散尽后,黑龙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渔民们又开始在江面上打鱼,鄂伦春人赶着驯鹿在山林里迁徙,孩子们在江边追逐嬉戏。只有江边那块“永志不忘”的木牌,在风雨中渐渐褪色,却像一个无声的提醒:和平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实力打出来的。
    喜欢。

第15章 雅克萨败沙俄兵[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