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野史大甩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4章 扬州十日屠城惨[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等天下太平了再来立传。
    nbsp还有个叫傅氏的寡妇,丈夫战死在城头,她抱着三岁的儿子躲在柴房。清军士兵进来时,她把儿子塞进柴堆,自己冲出去大骂:“你们这群禽兽!我丈夫为大明而死,我随他去!”士兵被骂得恼羞成怒,一刀杀了她,却没发现柴堆里的孩子。后来这孩子被路过的僧人收养,成了扬州城为数不多的幸存者。
    nbsp四月底的扬州开始下起小雨,雨水冲刷着街道上的血迹,却冲不掉弥漫在空气里的绝望。到了五月五日,多铎觉得“震慑”的目的已经达到,终于下令“封刀”。但此时的扬州,早已不是那座“夜市千灯照碧云”的繁华都市了——原本八十万人口的大城,最后清点时只剩下寥寥数万人,十之八九都倒在了这场浩劫里。
    nbsp清军撤走时,带着抢来的财物和俘虏,浩浩荡荡向南京进发。他们以为扬州的血能让江南人吓破胆,却没想到,这场屠杀像一颗种子,在无数人心里埋下了仇恨的根。后来江阴百姓听说扬州的惨状,全城老少歃血为盟:“头可断,发不可剃!”(《江阴城守纪》)嘉定的读书人在祠堂里哭着发誓:“就算死,也要让清军知道汉人的骨头有多硬!”
    nbsp扬州十日,是刻在中华民族骨血里的伤痛。八十万同胞的哀嚎,穿透三百年的时光,仍在历史的长空回荡。那些挥舞的屠刀,不仅砍断了鲜活的生命,更试图碾碎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这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一双双绝望的眼睛、一段段被生生撕裂的人生。
    nbsp当侵略者的铁蹄踏碎古城的安宁,当文明的灯火在野蛮的烈焰中熄灭,人性的底线被践踏至泥土里。我们谴责这场暴行,不仅因为它夺走了无数无辜的生命,更因为它是对人类文明的公然背叛。每一滴流淌在扬州街巷的鲜血,都在诉说着暴力的狰狞与残酷;每一处被焚毁的屋舍,都在见证着和平的脆弱与珍贵。
    nbsp铭记扬州十日,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警醒未来:任何时候,恃强凌弱的暴力都应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任何借口,都不能成为践踏生命尊严的理由。我们回望这段历史,是要从血与火中汲取力量,守护文明的火种,扞卫和平的根基,让这样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这是对八十万遇难者的告慰,更是一个民族对自身命运的郑重承诺。
    喜欢。

第74章 扬州十日屠城惨[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