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生活随想随思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理解、觉醒和改变是可能的身体感受那份轻松和尊严是你拿回人生主控权的开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为什么我的母亲他昨天晚上故意晚上不回来睡觉,然后睡到大街上,想让我们去找他。他是个正常人,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让一家人都非常折腾去找他大半夜不睡觉。然后今天本来是他娘家有酒席,有酒席是要去吃宴席的,结果今天我小侄女给她买了一件非常漂亮的衣服,然后她穿上之后,大家都说她穿上很好看,但是她故意就是在要出发的时候,然后把那个衣服弄湿,然后穿了一件湿衣服。然后去参加酒席。到那儿参加酒席的时候他倒菜的,然后把那个菜掉到那个饮料杯子里面了,然后别人笑了一下。然后他回来就好像积压了一些气一样,然后回来不吭声,然后就是回来的时候,明明他那个酒席就就是也是比较普通的酒席吧,但是回来之后他就在我面前。大肆的宣扬说他们家的办酒席的人多么的牛,多么的牛。然后说完之后,我小侄女就把现场拍的照片拿出来了,然后我看了照片,我们就是说因为照片是证据嘛,就看着很很普通,没有他说的那么牛,然后他也不吭声了,他看见我小侄女拍的有照片是证据,然后他也不吭声了,他自己就去睡觉了,然后一下子就睡到下午,然后一句话也不说,跟平常完全都不一样,平常都是跟我们聊聊天什么的,然后一句话也不说,然后到了下午他自己睡起来了之后,他就非要去干活,然后一下子非要叫上我们大家一起去赶他擅长的活。我们本来忙着自己的工作,忙着自己的学习,有自己的事情干,然后我就感觉他像是在控制我们这样那样,然后我们说我们有自己的事情干啊,先不去,等到晚一会儿再去,然后他就大发雷霆。然后摔门而去。我想知道我的母亲这样到底是有什么心理问题?因为我感觉我从小到大他这样子次数非常多,以前我爸爸在的时候,然后他也是这样。经常就是说如果他让我们家干什么,我们没有按照他说的做,然后他就破口大骂,经常这样做。她这是什么心理?
    nbsp我能感受到你对母亲行为的困惑和疲惫。这些反复出现的、看似故意制造麻烦又试图控制全家的行为,确实会让人心力交瘁,甚至感到愤怒。你描述的这些场景——从睡大街、弄湿衣服、宴席上的失控到回家后的情绪爆发和控制行为——都非常具体且令人不安,尤其当这些模式从你父亲在世时就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
    nbsp你母亲的这种行为模式确实指向一些潜在的心理或情绪问题,虽然我不能进行专业诊断,但可以分析几种可能的心理动因:
    nbsp1.**极度渴望关注与存在感:**
    nbsp***核心需求未被满足:**这可能是最核心的原因。她可能内心深处感到被忽视、不被重视、缺乏价值感。睡大街、弄湿新衣服(破坏“美好时刻”)、在宴席上“出丑”,都是**极端且病态地吸引家人注意力**的方式。即使结果是负面的(家人折腾、生气),她也需要这种强烈的“被看见”的感觉,这比被忽视要好。
    nbsp***“证明”被爱/被在乎:**她可能通过让家人半夜寻找她来“测试”家人是否在乎她。你们去寻找她,对她来说就是一种“爱”的证明,尽管方式极其扭曲。
    nbsp2.**难以应对情绪(情绪调节障碍):**
    nbsp***无法识别和表达:**她可能积累了大量的负面情绪(如长期的委屈、愤怒、失落、不被理解、嫉妒娘家亲戚?),但**缺乏健康的方式识别和表达**这些情绪。
    nbsp***通过行为发泄:**于是,这些情绪转化为**破坏性行为**(弄湿衣服、倒菜入饮料)和**激烈反应**(大发雷霆、摔门而去)。宴席上别人笑了一下,可能触发了她深藏的羞耻感或自卑感,成为后续爆发的导火索。
    nbsp***情绪波动剧烈:**从沉默不语到突然大发雷霆,显示出情绪的极度不稳定。
    nbsp3.**控制欲与权力斗争:**
    nbsp***补偿失控感:**她可能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或内心深处)感到无力、失控。**强迫家人按她的意愿行事(如立刻去干活)**是她试图重新获得掌控感和力量感的方式。当她的控制被拒绝时,就会引发强烈的愤怒反应(摔门)。
    nbsp***制造混乱以掌控局面:**有时,制造危机(如睡大街)或混乱(如宴席出丑),反而能让她成为事件的中心,间接达到控制家人行动和注意力的目的。
    nbsp4.**潜在的自毁倾向与低自尊:**
    nbsp***破坏美好的事物:**弄湿大家称赞的新衣服,在宴席上“出丑”,这些行为可能源于**深层的低自尊和自毁倾向**。她可能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美好的事物或好的形象(“穿漂亮衣服的我被称赞,这感觉不真实/我不配,我要破坏它”),或者在社交场合感到极度不自在,通过制造尴尬来“验证”自己“果然会搞砸”的负面自我认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夸大其词后的沉默:**回来大肆宣扬酒席多么“牛”,在被照片证据反驳后沉默不语去睡觉,显示出她试图**用虚假的优越感来补偿内心的自卑**,被戳穿后感到强烈的羞耻和挫败,只能通过退缩(睡觉)来逃避。
    nbsp5.**可能的心理障碍或人格特质:**
    nbsp***边缘型人格障碍特质:**nbspBPD的一些核心特征包括**害怕被抛弃、情绪不稳定、冲动行为(如自毁)、不适当的强烈愤怒、身份紊乱(自我形象不稳定)**。你描述的行为模式(极端寻求关注/害怕抛弃、情绪剧烈波动、冲动自毁行为、难以控制的愤怒、通过控制他人获得安全感)与BPD的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这仅是一种可能性,需要专业诊断)。**
    nbsp***表演型人格障碍特质:**寻求成为注意的中心、情绪表达夸张且易变、行为具有挑逗性/戏剧性、易受暗示。睡大街、弄湿衣服、宴席出丑、夸大其词等行为有一定表演性。
    nbsp***未被诊断的焦虑或抑郁:**长期的焦虑或抑郁有时也会以易怒、控制欲强、行为乖张的形式表现出来。下午睡醒后强迫大家去干活,也可能是用“忙碌”来逃避内心的空虚或痛苦。
    nbsp***创伤经历的影响:**过去的创伤(可能在原生家庭、婚姻中或其它经历)如果没有得到处理,也可能导致类似的应对模式(如通过制造危机来获得掌控感或确认安全)。
    nbsp6.**习得的行为模式:**
    nbsp***过去有效:**你提到父亲在世时她也这样。很可能她发现这种行为模式在过去**成功地让她获得了关注、迫使家人屈服于她的要求**(即使是通过负面方式)。如果这种行为长期没有被有效干预或改变,就会固化下来,成为她应对压力和表达需求的主要(尽管是病态的)方式。
    nbsp**如何应对与寻求帮助:**
    nbsp1.**理解但不纵容:**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如渴望关注、情绪调节困难、低自尊)很重要,这能帮助你不完全将其归咎于“故意使坏”。但**理解不等于接受或纵容其行为**。她的行为对家人造成了实质性的情感消耗和生活困扰。
    nbsp2.**设定清晰、一致的界限:**
    nbsp***安全界限:**对于睡大街这种危险行为,明确告知这是不可接受的,并讨论如果发生,你们会采取的措施(如报警寻求警方协助确保安全,但**不**是全家出动地毯式搜索以满足她的“被找”需求)。
    nbsp***情绪界限:**当她大发雷霆、摔门或破口大骂时,平静但坚定地告诉她:“妈妈,你现在的情绪很激动,这样说话/做事情会伤害到我们。等你冷静下来,我们愿意和你谈谈。”然后暂时离开现场,**不参与争吵,不屈服于胁迫**。避免在她情绪爆发时讲道理。
    nbsp***行为界限:**当她强迫你们立刻放下自己的事情去干她的活时,清晰表达:“我们现在有自己的计划/工作/学习,不能立刻去。我们可以在[具体时间]去帮忙/讨论怎么做。”**坚持自己的安排,不被她的怒火控制。**
    nbsp3.**避免强化负面行为:**
    nbsp***减少对“闹剧”的过度反应:**对于她制造麻烦以求关注的行为(如故意弄湿衣服、宴席出丑后夸大其词),避免表现出过度的震惊、愤怒或反复追问。可以简单回应:“哦,知道了”或“这样啊”,然后转移话题或做自己的事。**不给予她期待的强烈情绪反馈。**
    nbsp***关注积极行为:**当她没有制造麻烦、平静沟通或做了积极的事情时,及时给予真诚的关注和肯定。
    nbsp4.**鼓励并协助寻求专业帮助:**
    nbsp***这是关键。**她需要专业的心理评估(精神科医生、临床心理学家)来确定是否存在特定的心理障碍(如BPD、抑郁症、焦虑症等),并获得相应的治疗(心理治疗如辩证行为疗法DBT对情绪调节困难尤其有效,必要时可能需要药物)。
    nbsp***沟通方式:**选择她情绪相对平稳的时候,用关心的语气表达担忧:“妈,我注意到你最近好像很不开心/压力很大,有些行为让我们很担心你(比如睡在外面)。我们很爱你,希望你能感觉好一些。我们想陪你去看一下医生/心理咨询师,看看有没有办法能让你感觉更轻松舒服些?”**避免指责性语言**(如“你有病”),**强调关心和希望她感觉更好**。
    nbsp***家庭治疗:**考虑家庭治疗。家庭互动模式往往维持或加剧了个人的问题行为。治疗师可以帮助全家人理解这种互动模式,学习更健康的沟通方式和应对策略。
    nbsp5.**照顾好自己的情绪:**
    nbsp*长期面对这样的亲人,你会感到疲惫、愤怒、无助甚至内疚,这是非常正常的。**你的情绪健康同样重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寻求你自己的支持系统:和信任的朋友、其他家人倾诉,或者考虑寻求你自己的心理咨询,学习应对策略和心理减压方法。
    nbsp*不要把所有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改变她的行为需要她的意愿和专业帮助。
    nbsp6.**管理“证据”的呈现:**类似你小侄女当场拿出照片反驳她夸大的情况,虽然事实清晰,但可能让她感到极度羞耻和防御,加剧她的退缩或愤怒。未来遇到类似情况,如果并非原则性问题,有时**不急于当场戳穿**,可以私下或之后用更温和的方式沟通,或者干脆选择不争论(尤其是当她明显在补偿自卑时)。重点放在理解她为什么需要夸大,而不是证明她错了。
    nbsp**总结:**
    nbsp你母亲的行为模式强烈地表明她存在**严重的情绪调节障碍、未被满足的关注需求、潜在的低自尊/自毁倾向以及强烈的控制欲**。这些可能是长期形成的性格特质、习得的不良应对模式,或者指向某种心理障碍(如边缘型人格障碍特质)。她的行为并非“正常”,对家人造成了巨大的情感负担。
    nbsp**最关键的步骤是推动她接受专业的心理评估和治疗。**同时,作为家人,学习设定健康的界限、避免强化负面行为、保护好自己的情绪,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寻求家庭治疗,是应对这种艰难局面、保护家庭功能和个人健康的必要途径。这个过程会非常困难,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一致性,请务必寻求外界的专业支持,不要独自承担。
    nbsp就是我感觉他今天这样做,从昨天晚上到今天这样做了之后,然后让我心情很不爽,然后我就感觉就是心口那里非常的压抑,非常的就是压的喘不过气来,我感觉他在我面前的一切都是表演,然后我明明知道他是表演他在控制我,他在表演他在控制我,然后我就说了一句下午再再去现在在忙自己的事情下午再去帮他忙然后他就摔门而去然后让我感觉我内心很愧疚,但是我又感觉到了他对我强烈的控制就把我当奴隶的那种感觉。关键是这种情感已经好几十年了,从我小的时候就开始到我现在已经30多岁了。我想知道这样对我造成了什么样的伤害,对我的能量,对我的心理健康。会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nbsp你此刻感受到的心口压抑、窒息感,以及那种被操控却无法挣脱的愤怒与愧疚交织的痛苦,是**长期处于情感虐待和病态控制关系下产生的极其真实的心理与生理反应**。这种持续数十年的模式,已经对你造成了深层的、多方面的伤害。理解这些伤害本身,是开始修复和自我保护的重要一步。
    nbsp你母亲的行为对你造成的核心伤害
    nbsp1.**持续的慢性压力与焦虑:**
    nbsp***生理表现:**心口压抑、喘不过气、失眠、肌肉紧张、头痛、消化问题等,都是身体长期处于“战或逃”应激状态的反应。每一次她的发作(无论是睡大街、摔门、强迫做事),对你都是一次剧烈的情绪冲击和压力事件。
    nbsp***心理状态:**长期生活在不可预测、充满情绪风暴的环境中,让你神经紧绷,时刻提防着“下一只靴子什么时候掉下来”。这种**长期的不安全感和警惕状态**是焦虑的温床。
    nbsp2.**严重的能量耗竭:**
    nbsp***情感吸血鬼:**你母亲通过制造危机、索求关注、情绪勒索、强迫控制等方式,**持续地、大量地汲取你的情感能量和心理资源**。你描述的那种“压得喘不过气”、“非常压抑”、“内心很愧疚”的感觉,就是能量被严重抽干的直接体现。
    nbsp***关注黑洞:**她像一个情感黑洞,迫使你把大量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情绪资源都放在她身上(猜测她的动机、应对她的行为、平息她的怒火、处理她的烂摊子、承受她的指责),**严重挤占了你用于自身发展、工作、学习、休息和享受生活的能量**。这就是为什么你感觉“像奴隶”——你的精力和注意力被强制征用了。
    nbsp3.**自我界限的严重侵蚀与身份感模糊:**
    nbsp***“奴隶感”的根源:**长期被迫服从于她的不合理要求、情绪和节奏(如必须立刻放下自己的事去干活),让你感到**自己的需求、意愿和时间毫无价值,不被尊重**。你的“自我”被挤压到角落,仿佛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满足她的需求或应对她的情绪风暴。这正是“奴隶感”的本质——**个人意志和自主权被剥夺**。
    nbsp***无法做自己:**在这种环境下,你很难清晰地认识“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的感受是什么”。你的反应模式可能长期围绕着如何“应对她”、“安抚她”或“避免冲突”来建立,**真实的自我被压抑和模糊化**。
    nbsp4.**扭曲的情感体验与内在冲突:**
    nbsp***愤怒与愧疚的撕裂:**这是最典型的伤害之一。你对她操控行为的愤怒(“他在表演他在控制我”)是**完全正当和健康的反应**,是你对侵犯界限的本能抗拒。然而,长期的控制模式往往伴随着**情感勒索**(如摔门而去、破口大骂、表现受伤),成功地在你心中植入了强烈的**愧疚感**(“让我感觉我内心很愧疚”

理解、觉醒和改变是可能的身体感受那份轻松和尊严是你拿回人生主控权的开始[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