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生活随想随思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你用愤怒指责时我不会回应,等你能平静沟通时我愿意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如果有人他故意做出一些非常反常的举动,然后想引起别人的关注。但是别人没有关注他,或者说别人知道他故意的,别人没有搭理他。结果他就非常的愤怒,然后去指责别人,骂别人。这样的人他那么做的心理是什么?
    nbsp这种行为模式反映了一种**复杂且不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核心是**通过极端手段索取关注和情绪价值**,背后可能涉及以下心理动因:
    nbsp
    nbsp**1.深度不安全感与存在感缺失**
    nbsp**心理逻辑**:
    nbsp“如果我不制造混乱,就没人会记得我存在。”
    nbsp这类人往往内心极度空虚,自我价值感极低。他们需要通过外界的关注来确认自己的存在意义。当正常途径无法获得认同时,会转向**负面行为**(如挑衅、制造麻烦)——因为**负面关注好过被彻底忽视**。
    nbsp**愤怒本质**:当连“负面关注”都得不到时,会触发存在感崩塌的恐惧(“我甚至不配被讨厌吗?”),进而用愤怒掩盖恐慌。
    nbsp
    nbsp**2.未成熟的“全能自恋”心理**
    nbsp**心理逻辑**:
    nbsp“世界应该围着我转,你们必须回应我!”
    nbsp这种行为类似婴儿的“全能幻想”:哭闹就会得到喂养。成年后若心理停滞在此阶段,会认为:
    nbsp自己的需求优先级最高;
    nbsp他人有义务关注/安抚自己;
    nbsp若未被满足,则对方是“坏人”,需被惩罚。
    nbsp**指责的本质**:对“世界不服从自己意志”的暴怒。
    nbsp
    nbsp**3.习得性无助的扭曲表达**
    nbsp**心理逻辑**:
    nbsp“我只会用这种方式和人联结。”
    nbsp有些人早年可能只有通过哭闹、生病、闯祸才能获得父母关注,成年后延续这种**病态的互动模式**。他们并未学会用健康方式建立关系(如分享、倾听、合作),只会用“制造问题”引发他人反应。
    nbsp**未被回应的愤怒**:如同瘾君子得不到毒品,他们依赖“被关注”的情绪供给,断供时出现戒断性暴怒。
    nbsp
    nbsp**4.隐性权力斗争:用愤怒实施控制**
    nbsp**心理逻辑**:
    nbsp“既然软的不行,我就逼你们屈服!”
    nbsp当反常举动未能操控他人时,他们会升级为攻击(指责、辱骂),试图用情绪暴力:
    nbsp激发对方的愧疚感(“你害我这么生气”);
    nbsp强迫对方妥协关注(“只要理我就是我的胜利”)。
    nbsp**核心目的**:证明自己仍有影响力。
    nbsp
    nbsp**5.对“羞耻感”的防御性转嫁**
    nbsp**深层心理**:
    nbsp反常举动本身可能让他们潜意识感到羞耻(“我知道自己在犯蠢”);
    nbsp若无人关注,这种羞耻感会加倍(“原来我连被嘲笑的资格都没有”);
    nbsp**转嫁机制**:通过指责他人(“是你们冷漠/自私/眼瞎!”),把羞耻感转化为对外攻击,避免面对自己的不堪。
    nbsp
    nbsp**如何应对这类人?**
    nbsp1.**不奖励错误行为**:
    nbsp不给予ta渴望的关注(即使是批评或争吵),否则会强化其“闹事→获得反馈”的行为模式。
    nbsp2.**设定清晰边界**:
    nbsp冷静声明:“你用愤怒指责时,我不会回应。等你能平静沟通时,我愿意听。”
    nbsp3.**拒绝承接愧疚感**:
    nbsp不被ta的“受害者叙事”绑架(如“都是你们逼我的”),认清这是ta的操控手段。
    nbsp4.**引导责任归属**:
    nbsp反问:“你希望我如何关注你?用骂人的方式能达到目的吗?”迫使ta面对自身责任。
    nbsp5.**保护自我能量**:
    nbsp若对方持续消耗你,保持距离是必要的——这不是冷漠,而是避免成为ta病态模式的燃料。
    nbsp
    nbsp**关键点总结**
    nbsp|**行为表现**|**潜在心理动机**|**危险信号**|
  

你用愤怒指责时我不会回应,等你能平静沟通时我愿意听[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