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历代帝王之汉武大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3章 主父偃的奏章[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便马上报告皇上,唯恐延迟耽误了事情。
    因此,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士人和长者都众口一词称赞他的美德。
    郑庄被派遣视察黄河决口,他请了五天假,准备行李。
    皇上说:“我听说‘郑庄远行,走千里也不带粮,为什么还要请求准备行装的时间?”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读小说
    当初秦始皇凭借屡战屡胜的威力,蚕食天下,统一全国,功绩与三代相齐。
    但他好战不肯停止,竟想攻打匈奴,李斯劝谏说:“不可以攻打。匈奴没有固定居住的城郭,也没有积聚财物的府库,迁徙就像飞鸟一般飘忽不定,很难制服他们。若派轻装部队进军深入,粮草必然断绝;如果携带很多粮食行军,负担太重,难以济事。即使得到他们的土地,也无法利用,得到他们的百姓也没法役使。一旦战胜,就必然要杀死他们,这并非万民父母的圣君所应做的事。因此,消耗人力物力,追求战胜的快慰,这不是好的政策。”
    秦始皇不听,就派蒙恬率兵攻打匈奴,把边境开拓了上千里,以黄河为国界。结果这些土地都是盐碱地,不生五谷。
    后来又调集全国的成年男子驻守在黄河边。军队驻外劳顿十几年,死的人不计其数,却始终没能再越过黄河北进。
    这难道是人马不足,武器装备不够吗?实在是形势不允许啊!
    后来又让天下的人急运粮草,从黄、?、琅邪那些靠海的县出发,转运到北河,沿途大量消耗,差不多耗费三十钟粮草才只能运到一石。
    全国男子努力耕种,也满足不了粮饷之需;女子努力纺织,也满足不了帷幕之需。百姓们精疲力竭,孤寡老弱得不到养育,道路上死尸遍地,因为这个缘故,天下人开始反叛了。
    等到高祖平定天下,攻取了边境的土地,后来听说匈奴聚集在代郡的山谷之外,就想攻打他们。
    御史成进劝阻说:“不可进攻。匈奴人天性,像飞鸟走兽一样飘散不定,追赶他们像捕捉影子一样乐不可得。如今以陛下的盛德去攻打匈奴,我私下很忧虑。”
    高祖不听,于是向北进军到代郡的山谷,结果在平城被围。汉高祖想必很后悔,就派刘敬前往匈奴缔结和亲。这以后,天下解除了战争之苦。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所以,《孙子兵法》上说:“发兵十万,每天要耗费千金。”
    秦朝经常兴师动众,多达几十万兵力,虽然也歼灭敌军,杀死敌将,俘虏匈奴单于建有军功,但也恰恰因此结下深仇大恨,不足以抵偿全国耗费的资财。
    上使国库空虚,下使百姓疲惫,只图一点战争的痛快,这并非完美的事情。
    匈奴难以制服,这并非当前的事情。
    他们边走边掠夺,并以此为职业,也是天性本来如此。
    所以上自虞舜,夏朝,商朝和周朝,从来都不以道德的要求来督导他们,而视为禽兽一类,不把他们当作人。
    作为一个统治者,如果对上不借鉴虞夏商周的经验,只想遵循近世秦始皇的错误做法,这是我最忧虑,也是百姓最痛苦的事情。
    况且战争过多就会发生变乱,百姓受苦过深,就会想到造反。边境百姓疲惫愁苦过甚,就会对国家离心离德。使将军官吏们相互猜疑而与外敌勾结,尉佗和章邯就是因为这样才叛乱的。秦朝的政令之所以不能推行,就是因为国家大权被他二人所掌控,这是秦朝灭亡的最好证明。所以《周书》上说:“国家的安危在于君王发布的政令,国家的存亡在于君王任用的人选。”希望陛下能特别注意,稍微认真考虑这一点。

第313章 主父偃的奏章[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