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忠臣汲黯[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汲黯治理郡务,只留心督察大的方面,并不苛求细枝末节。
汲黯体弱多病,经常躺在屋里不出门。
仅一年多的时间,东海郡便被治理得清明太平,人们称赞不已。
皇上得知后,就把汲黯召回京任主爵都尉,享受九卿的待遇,他在朝廷为政仍力求无为而治,抓住大的方面,而不拘泥繁文缛节。
汲黯性情孤傲,与人相处,不讲究礼数,常常当面顶撞人,不能容忍别人的过错。与自己心性相投的,他就亲近友善;与自己合不来的,就不愿意相见,士人因此也都不愿依附他。
但是汲黯好学,为人很仗义,有气节。
常常不忘自身的修养,在朝中时喜欢直言劝谏,因此屡次触犯皇上的颜面。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他仰慕傅柏和袁盎的为人,与灌夫、郑当时和宗正刘弃相交好。
他们也都因为好直谏,而不能长久地占据高位。
那个时候,汲黯任主爵都尉,窦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为宰相。
那些年俸中二千石的高官来拜见他时都行跪拜之礼,而田?却不回礼。
汲黯拜见田?时从不下拜,只拱手作揖而已。
当时皇上正在招揽文学之士和儒生,想大兴礼乐,常说“我想如何如何”,汲黯便答道:“陛下表面上施行仁义,而内心里享乐欲望很多,这样怎能达到唐尧虞舜的政绩呢?”
皇上无言以对,气得脸色都变了,愤怒地罢了朝,大臣们都为汲黯捏一把汗。
退朝后,皇上对身边的近臣说:“汲黯的鲁莽,真是太过分了!”
群臣中有人指责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置公卿百官,是让他们来辅佐治国的,难道是让他们一味阿谀顺从,而把君主置于不义的地步吗?何况我也身居九卿之位,如果只顾及自己的身家性命,那不是朝廷的侮辱吗?”
汲黯多病,每当他抱病请假快满三个月,按规定将被免官的时候,皇上总是特别恩准多给他一些假期,以便好好养病,但他的病体却始终不能痊愈。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他最后一次病重,庄助替他请假,皇上问道:“你觉得汲黯这个人怎么样?”
庄助说:“让汲黯当一般的官,没有过人之处,然而要让他辅佐年少的君主,他一定坚守自己的职责,不会被利诱之,也不会被威驱之,即使古代孟贲、夏育一样的勇武非常,也比不上他。”
“是的,古代有所谓安邦保国的忠臣,我看汲黯就近似这样的人。”
大将军卫青在宫中入侍,皇上有时在厕所内接见他。
丞相公孙弘平常时去见皇上,皇上有时连帽子也不戴。
但假如汲黯要进见,皇上帽子不戴好,是绝不会接见的。
皇上曾经有一次坐在威严的武帐中,远远看见汲黯前来奏事,当时恰好没戴帽子,就连忙躲到帐内,让身旁的侍者代为批准同意他的奏章。
汲黯受皇上尊敬礼遇到了这种程度。
当时张汤刚任廷尉之职,负责更改制定刑律法令,汲黯就多次在皇上面前斥责张汤,说道:“你身为正卿,却对上不能弘扬光大先帝的功业,对下不能遏止小人的邪念。作为盛世的标志,一是国安民富,二是监狱里空无罪犯,这两方面你都没有做到。相反,明知不对,却竭力做错的事,使律令非常烦琐,以此来成就自己的事业,更甚者,你怎么能把高祖皇帝定下的规章制度胡乱更改呢?这样做日后肯定会断子绝孙的。”
张汤被汲黯当面骂得面红耳赤,却不敢把他怎么样。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汲黯时常和张汤辩论,张汤熟悉典章条文,说起来头头是道,苛求细节。
而汲黯则出言刚直严肃,志气昂奋,不肯屈服,他曾怒不可遏地骂张汤说:“世人都说绝不能让刀笔吏担任公卿之位,看来此话一点不假。如果事事都要依张汤的办法去做,那么,天下人必将畏首畏尾,恐惧得不敢迈步,眼睛也不敢正视了!”
当时,汉朝正在对匈奴大肆用兵,招抚各边地的少数民族部落。
汲黯希望国家事情越少越好,常趁着向皇上进言的机会建议与胡人和亲,不要发兵打仗。
皇上当时正热衷于儒家的学说,重用公孙弘,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
第312章 忠臣汲黯[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