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妖柳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5章 新政[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建光一年,春。
    nbsp新皇登基,大赦天下。
    nbsp一道道旨意自皇宫分发各州。
    nbsp关于官员变动同样不小。
    nbsp官场沉浮,谁都是浮萍野草,一时间人心惶惶,生怕这位新皇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到自己头上。
    nbsp经过三个月的更改变革,朝堂局势逐步明朗,大部分官员都没变动,只有一小部分功勋卓着依次升官,至于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则纷纷被摘掉了乌纱帽。
    nbsp曾经张夫子与米月谈论大庆国事时就说过,大庆最大的幸运就是这百年来没出过昏君,至多就是平庸守成之辈,这才让国祚得以绵延,气运不降反增,估计用不了几年就能恢复百年之前的光景,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庆的国力会越来越强。
    nbsp当然,这个定论是建立在大庆往后的帝王都是守成之君,且庙堂沙场没烂到骨子里的情况下。
    nbsp紧接着,新皇的最后一道圣旨引起整个大庆的轩然大波。
    nbsp圣旨内容很简洁,就一句话。
    nbsp升任礼部尚书禹秀薇为国师,统领文武两臣。
    nbsp国师国师,一国之师,同时军政一把爪,此权柄之大,可以说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nbsp在整个大庆国历史上,被立为国师的也不过寥寥两人,而且都只是统领文臣政绩罢了,像禹秀薇这样的,还是女子,绝无仅有。
    nbsp一时间,那些本来没把禹秀薇当回事儿的大员们群情激奋,一个靠着老师铺路才走到一部尚书的女子,凭什么能够胜任国师之职。
    nbsp于是,圣旨下发的第二天早朝,各个派系的官吏竟头一次同仇敌忾,纷纷出言弹劾禹秀薇各种莫须有的罪名,同时恳求陛下能够收回旨意,国师之位万不可轻易定论nbsp。
    nbsp这样的弹劾,几乎充斥了整个早朝会议,从始至终站在最前面的禹秀薇一言不发,好似全然没听见这些言语。
    nbsp偌大朝堂,未有一人能为禹秀薇发言,要么加入弹劾大军,要么干脆闭口不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nbsp最终,还是新皇开口,盖棺定论,旨意不会更改,那些个莫须有的罪名自然无法成立。
    nbsp就这样,在新皇的支持下,禹秀薇稳坐女子国师的位置。
    nbsp接下来的六年时间,大庆局势翻天覆地。
    nbsp禹秀薇上位后一共五件事情。
    nbsp削弱藩王权柄,各地军政大权集中于庙堂官吏手中。
    nbsp打压大姓贵族,取缔了许多世袭罔替的头衔儿与官职。
    nbsp将《太平八策》添至为《太平十二策》推行新政,内圣外王,废除无为而治的旧日政策。
    nbsp对于版图之内的江湖势力,但凡是排得上号的都明里暗里招揽,只要愿意前往沙场建立功勋,朝廷对这类武人极为优待。当然,拒绝也没关系,背地里穿小鞋儿或者干脆不服朝廷的直接让天字阁出手。
    nbsp最后一件事情,罕见得需要东乐亭,天字阁,监天司三方势力联手,专门针对那些山上仙家门派。订立规矩,每十年派遣一拨中三境修士前往沙场或者各地官员身边,保护这些官吏的人身安全,防止有大楚谍子行暗杀之举措。当然,作为回礼,大庆这边也会做出交易所需的灵石之流。
    nbsp按照各国签订的条约,山上仙家门派不得直接参与战事,不然光是山上那些大规模的术法或者是拥有此类神通的法器就够普通军卒喝一壶的。
    nbsp大庆版图之内,若是仙家门派无论大小加在一块最少都有三十余家,最大者是在山上势力排行中占据二十五位置的徽仙宗,也数这座宗门的反对声音最响。
    nbsp炼气士幽居修行,断绝红尘牵连,禹秀薇此举无疑是将这些山上仙师从高处拉下人间。徽仙宗腰杆儿硬气,甚至不惜在议事桌

第125章 新政[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