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地球交响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5章 昆玉:沙海筑城,昆仑作证[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nbsp一个小女孩笑着答:“是胡杨老师告诉我们的,它叫‘希望树。”
    nbsp我一时语塞,心却被戳得柔软无比。
    nbsp昆玉,不仅是经济的实验田,更是文化融合的温床。
    nbsp我在城市中心的文化广场,听到了来自各族群众的合唱。他们用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共同唱出《我们新疆好地方》。广场旁,一座“昆仑文化博物馆”引起了我的兴趣。
    nbsp走进去,只见一块巨大的昆仑玉石摆放在展厅正中,冰润通透,形如飞鸟展翼。展馆分为多个区域,展示了从古西域文明、佛教传播到近代兵团建设的完整脉络。
    nbsp特别让我动容的是一个叫“新城人家”的展区,记录了早期援疆干部与南疆本地群众之间的相知相伴,从“对不上话”的隔阂,到“串门如亲戚”的亲近,那些真实的照片、手写的家书、褪色的毛线衣,让我感受到一种文化交融的温度。
    nbsp我写下:
    nbsp“文化,不是墙上的饰品,nbsp而是人心相连的热度。”
    nbsp博物馆的最后一页留言本上,我看到一段话写得特别有力:“我们不只在这里生活,我们在这里扎根。”
    nbsp在昆玉近郊的一个小集市,我偶遇了一位维吾尔族手工艺人。他在一块毛毡上刺绣繁复的图腾,线条流转间,竟是昆仑雪山与羊群牧歌。他邀请我坐下喝茶。
    nbsp我们聊起他童年时昆玉尚未设市的模样,那时候是大片荒原,风一来,整个天都黄了。他说:“现在,我的儿子能在市里上学、看病,还能去学电脑。这就够了。”
    nbsp他拉着我到屋后,指着刚种下的小杏树说:“这棵树是给我孙子种的,他以后会在树下乘凉。”
    nbsp临别时,他送我一个小小的刺绣荷包,说:“愿你走遍世界,也别忘了这里。”
    nbsp我将它挂在行囊上,就像挂上了一块小小的昆玉。
    nbsp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城市记忆,从来不是高楼与广场,而是人与人之间,代代相传的情感坐标。
    nbsp夜幕降临,昆玉城渐渐亮起了光。街边的灯饰不刺眼,温柔而稳重。道路两旁的绿化带中,有工人正在洒水作业,一位年轻女孩骑着电动车飞快经过,身后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回荡。
    nbsp我站在市政广场一角,望着远处高楼与昆仑的剪影交织,脑海中浮现这座城市的三层印象:
    nbsp过去的艰难——拓荒与希望;nbsp现在的融合——绿洲与文化;nbsp未来的方向——科技与理想。
    nbsp我在《》的地图上写下:
    nbsp“第375章,昆玉。nbsp一个由黄沙之下生出的城市,nbsp它不是沙漠的投降,nbsp而是人类意志与希望的凯歌。”
    nbsp我回首一眼,这片沙海深处的明珠,正在夜色中安然生长。
    nbsp下一站,墨玉县。
    nbsp那是一片更加古老与神秘的土地,有和田玉的深藏,也有民间文化的厚重。我将沿着塔里木河南缘继续西行,深入那一片玉石与传说交织的地方,继续为地球谱写最深沉的一章。
    喜欢。

第375章 昆玉:沙海筑城,昆仑作证[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