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地球交响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3章 克拉玛依:火焰山下,油城交响[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我站在一处高台,环顾四野,天地浑然,心无杂念。城市在此刻仿佛遥远,而我,则如一粒沙尘,随风在天地之间游走。
    nbsp我写下:
    nbsp“沙漠不是寂寞的象征,
    nbsp而是对人类极限的考问。
    nbsp在克拉玛依,文明与荒原,
    nbsp始终处于僵持、对话与共存。”
    nbsp傍晚,我返回市区,在一家“工人餐厅”用餐。大厅里摆满长条桌,墙上挂着石油局成立初期的黑白老照片,几位穿着工服的年轻人正说笑着用餐,神情松弛,像极了在北方任何一个小城市生活的人。
    nbsp我与其中一位叫“小高”的年轻钻井员聊天。他今年刚满二十七岁,老家在河南,来克拉玛依不过三年。他说:“这地儿冷、干、苦,但钱不少,关键是有归属感。你看,我们钻井的,去过全国各地,但回来时,还是觉得克拉玛依是家。”
    nbsp他说话时语速飞快,脸上挂着油渍与风沙的痕迹,但那笑容,是我此行见过最踏实的笑容之一。
    nbsp我望着窗外高耸的井架,天色早已转深,灯火却不熄,空气中仍弥漫着轻微的油气味。工地不是城市的边角,而是它的核心——这是属于劳动者的城市,是钢铁与汗水共同筑成的城堡。
    nbsp我写下:
    nbsp“在克拉玛依,
    nbsp没有风花雪月的吟咏,
    nbsp却有最本真的生计与荣光。”
    nbsp第二天,我拜访了克拉玛依的新能源示范区。在那里,大片光伏板如镜铺地,风电塔缓缓转动,仿佛是这片油城在转型路上的轻声低语。
    nbsp工作人员告诉我,如今克拉玛依已不再单靠石油为生。新能源、旅游、现代物流和城市绿化,正逐步构成它的“第二轮脉搏”。他说:“我们的父辈为油而来,我们这代人想的是:城市不能只靠一种颜色生存。”
    nbsp在沙漠边缘,我见到一排排成林的梭梭与胡杨,是人工植被带的一部分。绿意虽弱,却坚定。
    nbsp那一刻,我看懂了这座城市真正的魅力——它不是停在过去的辉煌,而是在悄然酝酿着未来的可能。
    nbsp我写下:
    nbsp“克拉玛依不只是油的化身,
    nbsp它是一种生长的渴望,
    nbsp在沙砾中生根,在火焰中更新。”
    nbsp第三日清晨,我背起行囊,走上了前往托里县的路。这一程,将离开戈壁与油井,进入天山北麓的牧场与古道。
    nbsp回望克拉玛依,火炬依旧在风中燃烧,那是一盏不肯熄灭的灯,也是这座城市精神的象征。
    nbsp我在《》的地图上郑重落笔:
    nbsp“第343章,克拉玛依,记。
    nbsp火焰、黑油、风沙与希望,
    nbsp在此交响,奏响西部工业文明的深歌。”
    nbsp下一站,托里县。
    nbsp我要走入更高的山地,去追寻草原与边城的故事,在古道旧驿与雪山之间,续写属于北疆深处的另一段旋律。
    喜欢。

第343章 克拉玛依:火焰山下,油城交响[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