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地球交响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0章 营口:潮声入骨,岁月为港[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是吴阿蒙。
    nbsp指尖在地图上轻轻滑过辽南的海岸线,每一次触碰,都仿佛能听见海浪低语。营口,这两个字,干净、质朴,没有南方港口的矫饰,却像海风里的礁石,日夜经受风雨,也自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站在列车的车窗前,看辽河铺展出辽阔的滩涂与金色湿地,我的心,像一叶顺流的小舟,逐渐被这水天一色的辽阔抚平。
    nbsp清晨的阳光斜斜地洒进车厢,窗外是辽河的波光与渤海的烟岚。我下意识抬手遮住额头,心里却莫名升起一股温柔的安定感——这种辽远、沉静,是北方港口独有的底色。
    nbsp一、鲅鱼圈的晨风与传奇
    nbsp刚踏进营口,我没有急着去市中心,而是选择先奔赴鲅鱼圈。辽东的风,把这里的空气搅得带点咸腥,却也透着烟火气。凌晨五点,港口已经人声鼎沸,潮湿的海风拂面,带着尚未散尽的夜色。码头边,海鸥拍翅翻飞,渔船像孩子一样靠岸歇息,渔民们却已开始新一天的忙碌。
    nbsp我钻进人群,看见戴着厚手套的老渔民把一筐筐银亮的鲅鱼搬下船,旁边的小摊热气腾腾,摊主笑眯眯地递给我一个刚出锅的鲅鱼馅饼。咬一口,滚烫的汁水几乎烫了舌头,那种海的鲜活感,仿佛让我也成了这片土地的孩子。
    nbsp“你可知道,鲅鱼圈这名儿,是条命根子。”旁边的老渔民递给我一瓶啤酒,笑声爽朗。他给我讲起鲅鱼圈的传说,说这里的海经年打渔,有过战火、有过风暴,“但只要鲅鱼还在,这地儿就塌不了。”
    nbsp午后,港口归于平静。我坐在堤岸上,看渔船点点远去,想象着那些远航的故事。太阳斜照,海面波光粼粼,风轻柔地拍打着耳边。
    nbsp这一刻,我觉得自己像是海上的一片浪花,被这片辽阔的海洋温柔包裹。
    nbsp我写下:
    nbsp“营口的海,不是画家的蓝色底色,而是一代代人用命守下的归宿。涛声未歇,旧梦犹在。”
    nbsp二、辽河入海:河与海的温柔缠绵
    nbsp离开鲅鱼圈,我沿着公路来到辽河入海口。站在高高的堤坝上,辽河在脚下静静流淌。这里的水,不似黄河的狂烈,也不如长江的浩荡,却有着北方人的宽厚和柔韧。
    nbsp浪潮涨落,渔民撒网,游船摇曳。风吹过河面,卷起层层涟漪,岸边的芦苇随风舞动。导游指着远处说:“辽河就是营口的命脉,入海口才是它的归宿。”我望着水天相接的地方,想起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千山万水——人生何尝不是一次奔流,最终都要归入属于自己的海洋?
    nbsp水汽氤氲,天地无垠。我闭上眼,感受海风和水声,仿佛整个人都融进了辽河的怀抱。
    nbsp我写下:
    nbsp“辽河不是壮丽的喧嚣,而是静水深流的温柔。她的尽头,是辽南人的故乡,是每个离家人心底最柔软的牵挂。”
    nbsp三、西市老街:历史长廊里的凡人烟火
    nbsp午后,我走进了营口最古老的西市老街。青砖灰瓦间,岁月的气息扑面而来。老街不长,却承载着营口最早的对外记忆。沿街的老店铺里,飘出茉莉花茶与糕点的香气,石板路上,孩子们追逐打闹,老人们坐在长椅上晒太阳。
    nbsp我被一家老茶馆吸引,推门而入,八十多岁的茶馆老板笑着招呼我落座。他指着门口的斑驳门匾说:“你可知道,这里当年英国人、日本人都来过,洋货、戏院一应俱全。祖父那会儿,咱家就靠卖茶撑下来的。”
    nbsp茶香氤氲,我闭眼细品,耳畔是屋外雨点落在石板上的声音。街巷湿漉漉的,反而显得更加温柔。这里的时光仿佛慢了下来,每一个角落都藏着前人走过的痕迹。
第270章 营口:潮声入骨,岁月为港[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