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地球交响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7章 阳泉:太行褶皱中的煤火余温与时代低语[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是吴阿蒙。
    nbsp离开大同,我南下东折,穿过山西东缘层峦叠嶂的太行山脉,在初冬薄雾中走入了阳泉。
    nbsp这是山西省最东边的一座城市,也是煤炭工业打下深重烙印的一座山城。她如一页被折过的纸,被地势压出锋利又缠绵的褶皱。这里不以“广”示人,却以“深”留存:地势之深,煤层之深,历史与人心之深。
    nbsp我来阳泉,是想揭开一座小而厚重的城市的褶皱,看一看褶皱之间,是如何叠着过往的焦炭声、现实的烟火气,以及未来的低语与问候。
    nbsp一、桃林沟:太行边上的“山海经”
    nbsp第一站,我去了平定县的桃林沟。
    nbsp这是一条穿山而凿的小村,沿沟而建,曲水回绕。初冬时节,桃林枯黄,石屋斑驳,仍有炊烟自屋顶爬升。沟底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栈道连接起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
    nbsp一位头发灰白的村支书坐在石桥边晒太阳,他对我说:“我们这儿的人,骨头硬。山把人逼出办法,沟把人逼出路。”
    nbsp他指着一段修在悬崖边的古驿道:“那是以前赶驴送煤炭的道儿。一袋袋背上山,也一颗颗忍下去。”
    nbsp我在村口墙上看到一句题字:“桃林不大,但能装下一个人的全人生。”
    nbsp我写下:
    nbsp“阳泉的沟,不为秀色,
    nbsp却为生存;
    nbsp她不唱风月,
    nbsp却把生活的每一笔都认真抠出来写。”
    nbsp二、百团大战纪念馆:静默山谷中的回声
    nbsp第二日,我来到了盂县的百团大战纪念馆。
    nbsp纪念馆坐落在一座不起眼的山脚下,但当你进入展厅,每一张照片、每一件旧物都仿佛带着火药与血汗的余味。那是一段峥嵘岁月,八路军与民兵,在这片山地上与日军展开了波澜壮阔的破袭与反击。
    nbsp我站在一面刻有“破路断桥”字样的石碑前,感到山风从碑文之间穿过,仿佛是某个老战士在耳边低语:“那年我们用命守住了你现在走的路。”
    nbsp一位老党员是讲解志愿者,他说:“年轻人啊,你们来看看就好。但不要忘了,这里每一寸土,都有人躺过。”
    nbsp我写下:
    nbsp“阳泉的战,不在史书中,
    nbsp而在山谷里回响的风声里;
    nbsp她不求铭记,
    nbsp却用一种不能忽略的方式,被土地写进了岁月。”
    nbsp三、煤矿社区:一块煤的记忆,一代人的光亮
    nbsp阳泉的城市史几乎就是煤炭的史。
    nbsp我走进了阳泉市郊的一处老矿工社区。这里不再有运煤车的轰鸣,却仍能在墙边看到褪色的“安全第一”标语,斑驳铁皮窗下摆着绿色搪瓷缸,一些老人在晒太阳、下象棋,身边是吊着矿灯的旧照片。
    nbsp我找到一位名叫刘师傅的退休矿工,他曾在井下干了三十年,如今已白发苍苍。他端着茶杯说:“你看我现在坐着晒太阳,但我这膝盖,一到下雨就疼,那是煤矿的印记。”
    nbsp我问他:“后悔吗?”
    nbsp他眯着眼笑了:“不后悔。我挖的煤让你们的灯亮了,我的

第237章 阳泉:太行褶皱中的煤火余温与时代低语[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