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地球交响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4章 陇南:山河既固,文明亦柔——秦巴深处的烟火与光芒章[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你们不怕慢被淘汰吗?”
    nbsp他说:“慢才长命。急的,走不远。”
    nbsp我写下:
    nbsp“成县的老街,是把历史揉进饭菜与窗棂的空间;
    nbsp它不叫人仰望,只叫人靠近。”
    nbsp四、哈达铺:长征路上的转折点
    nbsp第三天,我乘车前往宕昌县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nbsp这片看似不起眼的山谷,曾是红军北上途中重要的兵力调整地。在这里,中央红军首次得知陕甘有根据地,从而决定北上落脚。
    nbsp纪念馆简朴肃穆,墙上红军信件依旧泛黄。一段语音资料中,周恩来的声音铿锵:“哈达铺,是决定全军命运的地方。”
    nbsp讲解员是当地中学老师,她告诉我:“我们带孩子年年来。因为我们山中人,走出去不易,红军来过,我们知道,走得再远,也要落地。”
    nbsp我写下:
    nbsp“哈达铺教我的,不是壮烈,而是方向感;
    nbsp在最迷茫的时候,一个小镇,能决定一个大时代的落脚点。”
    nbsp五、茶园与药谷:山中经济与人的气息
    nbsp在陇南的第四天,我去了文县茶园与康县药谷。
    nbsp与我想象中的“甘肃干燥”不同,这里郁郁葱葱,茶香缠绕。村民说笑着采茶,院前晒着一层层金银花、党参、黄芪。
    nbsp一位村干部说:“我们山里苦,地块小,靠天吃饭。但现在,靠药靠茶,山也能变银行。”
    nbsp我问:“年轻人愿意留下吗?”
    nbsp他说:“只要能活出脸面,就有人回来。”
    nbsp我写下:
    nbsp“陇南的山不只种粮,也种药,也种命;
    nbsp它不是等人来投资,而是自己学会发芽。”
    nbsp六、地图落笔·下一站汉中
    nbsp五天陇南之行,我从白龙江走到哈达铺,从老街雕花走进山谷茶田,从红军足迹走入现代的绿电光伏与中药仓库。
    nbsp这是甘肃与四川、陕西三省咽喉间最柔软却最坚硬的一块地带。她没有西北的狂野,却有南方的细密;没有中原的响亮,却有山民的倔强。
    nbsp她是偏远中的中轴,是中国版图中常被低估,却始终挺立的隐线城市。
    nbsp我摊开《》地图,在秦岭与岷山握手之间、甘陕川三角中轻轻落笔:
    nbsp“第154章,陇南已记。
    nbsp她是群山的缝隙,是历史的回音壁,
    nbsp是风不扬名、却永远不退场的那道地理与文化转身处。”
    nbsp下一站,是汉中。
    nbsp我要翻越秦岭主脉,进入“汉家发源地”,走进张骞出使西域的起点、诸葛亮北伐的出川通道,去看一座汉文化之都如何在秦岭南麓书写现代故事。
    nbsp我收好笔记,望向北方雾霭丛生的岭口,轻声说:
    nbsp“山再高,也挡不住我奔向中原文明的脚步——汉中,我来了。”
    喜欢。

第154章 陇南:山河既固,文明亦柔——秦巴深处的烟火与光芒章[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