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地球交响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章 大理鹤庆:银匠之乡、洱海之脊与铁声中的山川回响[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我沿着洱海北岸南行,进入鹤庆盆地时,天正下着一场不疾不徐的细雨。高原的雨,落在瓦檐上如同银线轻拨,又落在心头,仿佛温火慢炖的回忆。
    nbsp这座叫做鹤庆的小城,在地图上看似平凡,却被红色的“银匠之乡”标注圈出一圈旧光。它位于大理之北,是洱海的地理脊梁,也是白族手工技艺的火与光的聚场。
    nbsp吴阿蒙的脚步踏入这里,不是偶然,而是命运中一段锻火之旅的必经。
    nbsp一、新华村:锤火千响,银出万型
    nbsp我来到鹤庆最着名的银器村——新华村,这里几乎家家皆匠,户户皆炉。
    nbsp巷道里不见车马,却听得锤声叮叮作响,如同铁皮风铃敲打着时光。巷口一间铺子门口,一位银匠正蹲在地上,用细凿在银片上雕花,旁边火炉微燃,银屑飞舞。
    nbsp我走近攀谈,他姓杨,四十出头,从十三岁开始学艺,至今已三十年。
    nbsp他一边敲打,一边低声说:“银子这东西,冷时硬,火后软。跟人一样,不经过锻炼,不肯低头。”
    nbsp我问:“你做的是哪种工艺?”
    nbsp他抬头看我,目光带火:“这是‘打活。不模具,全凭手。”
    nbsp我望着他手中的银壶,图案精美,花纹密集,却每一线都带着生命力。
    nbsp他递给我一只银勺:“拿回去泡茶用,记得,别怕变色,那是银在认你。”
    nbsp我写下:
    nbsp“新华村的银器,不是饰物,是日常,是汗水的形状,是匠人心口的一块火。”
    nbsp二、漾江源头:洱海之脊与水脉之心
    nbsp从新华村沿小路北行,我走到一处偏远山谷,那里有一眼清泉,称为漾江之源。它是洱海水系的北端,是整个大理水文结构的起点之一。
    nbsp泉水从岩缝中汩汩涌出,聚成一湾碧潭。潭边挂着几块石碑,上刻“鹤庆古水道”字样。
    nbsp村民说:“洱海喝的第一口水,就是从我们这儿走出去的。”
    nbsp我蹲下掬了一口,水冷如雪,透彻如镜。我问旁边看泉的老人:“这水常年不断?”
    nbsp他点头:“就算地震,也不干。山心里有水,命就有根。”
    nbsp我听得一阵恍惚。原来大理的柔美,不全来自湖面,更多来自背后这块不言的脊梁。
    nbsp我写下:
    nbsp“水不是柔弱,它来自山,来自岩,来自沉默的支持。鹤庆,是洱海的骨头。”
    nb

第25章 大理鹤庆:银匠之乡、洱海之脊与铁声中的山川回响[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