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伞业祖师爷·云氏:劈竹为骨糊桐油,伞盖撑起一方晴[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湿得能拧出水来。这姑娘是谁?是户部尚书王镇的女儿王瑞兰。她跟着父亲逃难,也被乱兵冲散了,手里本来有把精致的罗伞,镶着银边,画着鸳鸯,可刚才慌不择路,掉在泥坑里找不着了。
nbsp蒋世隆一看这情形,没多想,把自己那把破伞往王瑞兰头顶一递:“姑娘,先遮遮雨吧。”王瑞兰起初还端着小姐的架子,可雨越下越大,浑身冻得打哆嗦,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双手接过伞,两人就这么在一把伞下站着。
nbsp那伞本来就小,两人肩膀挨着肩膀,蒋世隆怕她淋着,故意把伞往她那边歪,自己半个身子露在雨里,后背很快就湿透了。王瑞兰看着他冻得发紫的嘴唇,心里不落忍:“公子,你也进来些吧。”蒋世隆笑了笑:“无妨,我皮糙肉厚,淋点雨不算啥。”就这一句话,让王瑞兰心里暖烘烘的。
nbsp后来两人结伴逃难,白天赶路,蒋世隆就撑着这把伞给王瑞兰挡太阳;晚上歇在破庙里,就把伞撑开当屏风,让她在里头歇息。有一回住店,店家见他俩一穷一富,还以为是私奔的,要赶他们走。蒋世隆急了,举着伞说:“这伞是我爹留下的,姑娘的伞丢了,我借她遮雨,可不是什么苟且之辈!”王瑞兰也红着脸说:“这伞虽破,却比金银还贵重,是这位公子的心意。”店家见他俩坦荡,才留了他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戏里头最让人动容的是两人在客栈定情那段。蒋世隆拿出针线,给王瑞兰补被树枝刮破的裙摆,王瑞兰就坐在旁边,给他缝伞面上的破洞。蒋世隆说:“这伞陪我走了一路,如今有姑娘帮它补,算是它的福气。”王瑞兰低头笑着说:“伞能遮雨,人能暖心,都是一样的道理。”这把伞在乱世里,成了两人患难与共的见证,比什么定情信物都实在。
nbsp后来王瑞兰的父亲找到了她,嫌蒋世隆贫寒,硬要把两人拆开。王瑞兰哭着硕:“公子,此伞我会好生收着,等你金榜题名,再来取它。”蒋世隆握着伞杆说:“这伞在,我心就在,定不负姑娘所托。”最后蒋世隆果然中了状元,两人凭着这把伞相认,终成眷属。
nbsp伞行祭祀云氏,日子选在每年的六月六。传说当年云氏就是在六月六这天,把第一把能收拢的伞交给鲁班的。这日子还有个讲究,叫“晒红节”,家家户户都把衣裳、被褥拿出来晒,伞匠们就借着这天,把新做的伞摆在院子里,让太阳晒一晒,说是“让祖师奶奶瞧瞧手艺”。
nbsp祭祀的时候,场面可热闹了。供桌上摆着三样东西:一把刚做好的油纸伞,伞面得是天蓝色的,取“青天护佑”的意思;一碗新榨的桐油,旁边放着一把竹刀,象征“劈竹为骨,以油护面”;还有一盘荷叶饼,纪念云氏从荷叶得灵感的事儿。
nbsp领头的老师傅得是入行三十年以上的,穿着青色长衫,对着云氏的画像三鞠躬,嘴里念叨着:“祖师奶奶在上,弟子今儿个献伞。愿这伞骨如南山竹,宁折不弯;伞面似东海波,滴水不漏。护赶路的不挨淋,遮避雨的不受寒,求祖师奶奶保佑,手艺传得远,人心暖得久。”
nbsp说完了,徒弟们得挨个给画像磕头,磕完头,老师傅会给每个徒弟发一小块桐油糕——用桐油和糯米做的,有点甜,有点香。老师傅说:“吃了这糕,手上就有劲儿,做伞的时候,能想起祖师奶奶的巧思。”
喜欢。
第10章 伞业祖师爷·云氏:劈竹为骨糊桐油,伞盖撑起一方晴[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