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同盟会兴革命潮[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孙中山在河内得知消息,既痛惜又振奋:34;此次起义虽败,然革命思想已深入民心。34;(《孙中山年谱》)他随即策划了一系列西南边境起义:1907年5月的潮州黄冈起义,7月的惠州七女湖起义,9月的钦州防城起义,12月的镇南关起义。在镇南关之役中,孙中山亲赴前线,在战壕里为伤员包扎,还亲手发炮轰击清军阵地,事后笑着说:34;吾亦能为战士矣。34;(《黄兴回忆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这些起义虽遭遇失败,却动摇了清廷的统治根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河口起义中,黄兴率革命军一度占领云南河口,控制边防督办署,清军士兵纷纷倒戈,喊出34;打倒满清34;的口号。连湖广总督张之洞都在奏折中惊呼:34;革命党行踪诡秘,蔓延迅速,若不速剿,恐成燎原之势。34;(《张文襄公全集》)
nbsp宣统二年三月(1910年4月)的广州新军起义最为鼓舞人心。倪映典率三千新军在城郊起义,与清军展开巷战,他身先士卒,中弹牺牲时仍高呼34;共和万岁34;。起义失败后,清军在广州城外搜捕革命党,年仅24岁的同盟会员温生才愤于满汉不平,刺杀了广州将军孚琦,被捕后面对审讯,厉声说道:34;我一汉人,岂能坐视满虏宰割?34;(《温生才就义记》)
nbsp但连续的失败也让部分会员产生动摇,章太炎、陶成章等人甚至要求罢免孙中山的总理职务。孙中山在槟榔屿召集黄兴、赵声等骨干,坚定地说:34;屡败屡战,乃革命常态。吾辈当集全党之力,再举广州!34;(《槟榔屿会议记录》)这次会议决定在广州发动大规模起义,由黄兴担任总指挥,赵声负责统筹,计划占领广州后北伐,直捣京师。
nbsp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爆发。黄兴率一百二十余名34;选锋队34;(敢死队)猛攻两广总督署,他右手被打断两根手指,仍坚持指挥战斗,喊出34;今日之事,有死而已34;的壮语。(《黄兴自述》)起义军与清军激战一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失败,林觉民、方声洞、喻培伦等72名烈士遗骸被葬于黄花岗。
nbsp林觉民在起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与妻书》中写道:34;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34;(《林觉民文集》)这封字字泣血的家书在《民立报》刊登后,无数国人读后落泪,连清廷官员都感叹34;革命党人之志可嘉34;。
nbsp黄花岗起义的鲜血,成了辛亥革命的催化剂。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后,同盟会员龙鸣剑、王天杰率先在荣县宣布独立,建立全国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消息传到武昌,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等人决定乘势举事,他们在楚望台军械库的油灯下,传阅着黄兴从香港发来的密信:34;时机已至,速举义旗!34;
nbsp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城头的枪声划破夜空。这声枪响,正是同盟会十余年革命浪潮积累的爆发。起义军迅速占领武昌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颁布《鄂州约法》,首次在中国土地上确立了34;主权在民34;的原则。
nbsp此时的孙中山正在美国筹募革命经费,从报纸上看到武昌起义的消息,他没有立即回国,而是先赴英、法争取外交支持,直到12月才抵达上海。当他在十六铺码头登陆时,数万民众前来迎接,欢呼声震耳欲聋。黄兴握着他的手说:34;先生归来,革命可成矣!34;
nbsp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终于部分实现。站在总统府的台阶上,他回望过去的艰辛——从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到同盟会东京聚义,从十次起义的失败到武昌起义的成功,无数志士的鲜血终于浇灌出共和之花。
nbsp但革命尚未完成。袁世凯篡夺政权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孙中山继续为34;三民主义34;奔走,直到晚年仍告诫同志:34;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34;(《孙中山遗嘱》)而那些在东京黑龙会盟誓的志士,有的成了民国元勋,有的为扞卫共和牺牲,有的则迷失在权力的漩涡中,却都在历史的长卷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nbsp同盟会的兴起,不仅是一场政治运动的开端,更是一个民族思想觉醒的标志。它打破了34;君权神授34;的迷信,让34;民主共和34;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从帝制走向共和铺设了道路。正如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所预言:34;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34;这股革命浪潮,终将冲垮旧时代的堤坝,奔向新的未来。
喜欢。
第73章 同盟会兴革命潮[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