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野史大甩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章 雍正除弊削手足[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雍正帝胤禛登基之初,那些曾参与“九子夺嫡”的手足兄弟,或明或暗地挑战着新君的权威;朝堂上盘根错节的党羽势力,也让新政推行举步维艰。为稳固皇权,雍正帝以雷霆手段展开了一场历时数年的政治清算——既有对积弊的革除,更有对政敌的无情打压。《清史稿·世宗本纪》载:“世宗以严苛继统,尤恶朋党,屡兴大狱,诸弟多获罪,天下咸称其峻。”(世宗以严厉苛刻继承大统,尤其憎恶朋党,多次兴起大狱,众兄弟多获罪,天下都称他严厉。)nbsp这场清算,既是权力斗争的必然,也深刻影响了清前期的政治格局。
    nbsp皇八子胤禩(sì)始终是雍正帝最大的政敌。这位曾以“贤名”笼络人心的皇子,在康熙朝便集结了皇九子胤禟(táng)、皇十子胤?(é)、皇十四子胤禵(tí)等势力,形成庞大的“八爷党”。雍正继位后,虽表面上对胤禩加以笼络,封其为廉亲王,命其总理事务,实则暗暗积蓄力量。
    nbsp雍正二年(1724年),随着皇位渐稳,雍正帝开始了动作,他借故指责胤禩“办事疏懒”,罢去其总理事务之职;次年又以“结党营私”为由,削去胤禩的王爵,将其圈禁于宗人府。《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三年十二月,上谕斥责胤禩:“怀挟私心,遇事播弄,希动摇众志,搅扰朕之心思,阻挠朕之政事。”(心怀私心,遇事挑拨,希望动摇众人意志,搅扰朕的心思,阻挠朕的政务。)nbsp这番指控,实则是对“八爷党”势力的公开宣战。
    nbsp皇九子胤禟是“八爷党”的财政支柱,向来以豪富着称。雍正帝对他的打压更为直接:先是借故将其发往西宁军前效力,实则流放;后又罗织“违悖圣恩,结党乱政”等二十八条罪状,削去宗籍,改名“塞思黑”(满语“猪”之意),囚禁于保定狱所。据《永宪录》记载,胤禟在狱中备受折磨,“铁锁在身,手足拘挛,形容枯槁”,最终于雍正四年(1726年)八月“患腹疾”去世,民间多传言其被毒杀。
    nbsp皇十子胤?因母家背景显赫(生母为温僖贵妃,遏必隆之女),起初仅被革爵圈禁,但也未能幸免。雍正四年,他被指“党附胤禩”,与胤禩、胤禟一同被削籍,直至乾隆年间才获释。
    nbsp对于胤禩的最终结局,正史记载为“雍正四年九月,胤禩病卒于禁所”,但《啸亭杂录》等野史则绘声绘色地描述其“被幽禁于高墙之内,日给饮食甚少,最终冻饿而死”。更令人震惊的是,雍正帝还下令将胤禩、胤禟的名字从玉牒(皇室宗谱)中删除,彻底剥夺其皇族身份。这种近乎羞辱的处置,在清朝历史上极为罕见,足见雍正对政敌的深恶痛绝。
    nbsp相较于对“八爷党”的残酷清算,雍正帝对同母弟胤禵的处置,更暴露出权力斗争的无情。胤禵在康熙晚年手握重兵,是雍正继位前最具威胁的竞争者。康熙驾崩后,胤禵从西北回京奔丧,甫入京城便与雍正发生冲突——据《清世宗实录》,胤禵见到雍正时“不行叩拜之礼”,经侍卫呵斥才“勉强下跪”,君臣之礼已然形同虚设。
    nbsp雍正元年(1723年),胤禵被派往遵化守护康熙景陵,名为“尽孝”,实则软禁。雍正三年,胤禵被革去郡王爵位,降为贝子;次年又以“在景陵怨望无礼”为由,将其押回北京,囚禁于寿皇殿旁的马圈。《清史稿·胤禵传》记载:“(雍正)四年,禁锢于寿皇殿,不许外出。”nbsp这位曾叱咤西北的大将军,从此沦为阶下囚,直至乾隆帝继位后才获释。
 &n

第19章 雍正除弊削手足[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