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野史大甩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章 多尔衮摄政主朝纲[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罪名。
    nbsp豪格被关在宗人府的地牢里,铁链锁着脚踝,每天只给一碗馊饭。他曾隔着铁窗对来探视的弟弟说:“告诉多尔衮,我死之后,必化厉鬼缠他!”顺治六年(1649年)正月,豪格不明不白地死在牢里,年仅四十岁。《清史稿·豪格传》只写“幽禁,寻卒”,可《清稗类钞》里说,他是被多尔衮逼得“绝食而亡”,死前还咬破手指,在墙上写了“冤”字。
    nbsp豪格的福晋博尔济吉特氏,没过半年就被多尔衮娶进了王府。消息传到宫里,顺治把自己关在书房,砸碎了最喜欢的那只玉盏。
    nbsp随着权势日增,多尔衮的仪仗排场越来越接近皇帝。顺治二年(1645年),他下令“摄政王所用仪仗,视诸王有加”,出门时,前面有二十四个侍卫开道,后面跟着三百名骑兵护卫,百姓见了必须“伏地跪迎”,比见顺治帝还要恭敬。
    nbsp他的府邸建在东华门外,规制几乎赶上皇宫:正门用的是只有皇家用的歇山顶,梁柱上雕着龙纹,只是龙爪比皇宫的少了一爪。有一次,江南贡来了一批云锦,多尔衮挑了最好的几匹,做成一件常服,上面绣着“五爪金龙”,只是龙的数量比皇帝的少了两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顺治五年(1648年),多尔衮从“皇叔父摄政王”变成了“皇父摄政王”。那年冬至,礼部尚书钱谦益上奏:“摄政王功高盖世,形同皇父,宜尊为‘皇父摄政王,以明君臣之礼。”奏折递上去的第二天,多尔衮就准了。
    nbsp满朝文武都明白其中的深意。“皇父”二字,模糊了君臣界限,更让民间浮想联翩。《清稗类钞》里记载,当时京城有流言说,庄妃为了保住顺治的皇位,“屈尊下嫁”多尔衮,所以才有了“皇父”之称。虽然正史里没明写,但多尔衮进出皇宫的次数确实越来越多,有时甚至留宿在武英殿旁的偏殿,与庄妃议事到深夜。
    nbsp有一次,顺治在文华殿读书,听到殿外太监低声议论“皇父要纳皇后的妹妹为侧妃”,气得把《论语》摔在地上,吼道:“朕才是天子!”可当多尔衮走进来,问他“何事动怒”时,他却只能低下头,说:“儿臣读错了句子。”
    nbsp顺治七年(1650年)的冬天,关外下了场罕见的大雪。多尔衮在喀喇城(今河北承德附近)打猎时,坠马摔伤了膝盖,起初只是皮肉伤,可他性子急,不顾太医劝阻,仍每天处理军务,伤口渐渐感染,发起高烧。
    nbsp弥留之际,他躺在帐中,望着帐顶的金龙图案,对身边的亲信说:“我死之后,……”话没说完就咽了气。后来有人说,他想说的是“让福临亲政”,也有人说,他是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养子多尔博。
    nbsp多尔衮的灵柩运回北京时,顺治亲自到东直门迎接,扶着棺木哭了许久,追封他为“义皇帝”,庙号“成宗”,葬礼规格全按皇帝的来。可两个月后,一切都变了。那些被多尔衮打压过的大臣,纷纷上奏揭发他的“罪状”:“私制龙袍”“府邸逾制”“逼死肃亲王”……甚至有人说,他的棺材里“头戴皇帝冠冕,身穿龙袍”。顺治看着那些奏折,想起自己被夺走的童年,被压制的尊严,终于下了一道谕旨:“削多尔衮爵,撤庙享,掘其墓,鞭其尸。”
    nbsp《清史稿·多尔衮传》记载,当时负责掘墓的士兵,真的从棺材里搜出了一件龙袍,帽顶镶着东珠,与皇帝的礼帽别无二致。他们把多尔衮的尸体拖出来,用鞭子抽了三百下,再砍下头颅,挂在城门上示众。
    nbsp后来,顺治的儿子康熙继位,曾想为多尔衮平反,却被孝庄太后拦住了。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才下旨恢复多尔衮的封号,说他“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着”。只是那时,离多尔衮摄政称皇父,已经过去一百三十多年了。
    喜欢。

第7章 多尔衮摄政主朝纲[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