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野史大甩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章 萨尔浒大破明军[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正月,赫图阿拉城的雪下得正紧,努尔哈赤站在城楼上,手里攥着一封明军的檄文。檄文上写着:“捣其巢穴,以绝后患”。
    nbsp“大汗,明军真会来?”四大贝勒之一的代善裹紧了貂皮袄,他刚从抚顺关哨探回来,带回了消息——明朝集结了十万大军,号称四十七万,要分四路直扑赫图阿拉。
    nbsp努尔哈赤把檄文往雪地里一扔,“杨镐这老东西,在辽东当了三年经略,除了会克扣军饷,还会干什么?”
    nbsp《清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里记载着这年正月的局势:“明以杨镐为经略,调集各路兵马,号称四十七万,分四路来攻。上闻之,召诸贝勒大臣议。上曰:‘明兵分四路而来,我以逸待劳,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话,后来成了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战术,可在当时,后金上下没几个人真信——明军四路兵马,西路杜松出抚顺,北路马林出开原,东路刘綎出宽甸,南路李如柏出清河,像四张网朝赫图阿拉罩来,而后金能调动的兵力,满打满算不过六万。
    nbsp明军中最厉害的是西路军。杜松是明军里有名的“拼命三郎”,年轻时在塞外跟蒙古人打仗,经常光着膀子冲阵,人送外号“杜疯子”。他带的三万人马是明军精锐,配备了佛郎机炮和鸟铳,号称“一日破抚顺,二日捣赫图阿拉”。
    nbsp二月二十九这天,杜松的军队到了萨尔浒山。他看着山下的苏子河,河面上的冰还没化透,泛着青黑色的光。“传令下去,一半人扎营萨尔浒,一半人跟我过河,去打界藩城!”他把头盔往地上一摔,露出满是胡茬的脸,“让努尔哈赤看看,我杜松的兵是不是铁打的!”
    nbsp此时的界藩城对岸,努尔哈赤正站在山崖上,看着明军像蚂蚁一样往冰面上爬。“杜松这蠢货,把兵分在两岸,是怕我一口吃不下吗?”他对身边的皇太极笑道,“传我的令,先打萨尔浒的营寨,再回头收拾过河的残兵。”
    nbsp三月初一的黎明,萨尔浒山的雪又下了起来。杜松的士兵正在帐篷里烤火,突然听到外面传来震天的呐喊。冲在最前面的是后金的红旗兵,他们穿着红色棉甲,踩着没膝的积雪,冲锋而至。
    nbsp《明史·杜松传》里这样写这场战斗:“松欲立首功,夜渡浑河,半济,冰裂,溺死者千余。军至萨尔浒,营未立,大清兵至,松力战,矢集其首,又被枪,遂死。”可亲历这场战役的明朝边兵在《辽左见闻录》里记的更惨:杜松穿着大红蟒袍在阵前指挥,后金的弓箭手都朝他射箭,“箭如飞蝗,袍上血如泼墨”。他手里的大刀砍卷了刃,最后被一个后金小兵从背后一矛刺穿,尸体倒在雪地里,红袍铺开,像一朵被踩烂的花。
    nbsp萨尔浒的营寨一破,过河的明军就成了瓮中之鳖。界藩城下的山崖上,后金士兵往下滚石头,冰面上的明军被砸得头破血流,掉进冰窟窿里的人,惨叫声很快就被河水冻住了。到中午时,西路军三万多人,只剩下不到三千人逃了回去。
    nbsp努尔哈赤没让士兵休息,他骑着马往北路赶,“马林那小子在开原当了十年总兵,最怕死,肯定在尚间崖等着看戏呢。”他对代善说,“咱们给他送份‘厚礼。”
   

第3章 萨尔浒大破明军[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