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野史大甩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4章 张献忠与七杀碑[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nbsp更麻烦的是,张献忠的统治并没有带来和平。当时四川境内,除了大西军,还有明朝残余势力、地主武装,后来清军也打了进来,几股势力混战不休。张献忠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极其残酷的手段镇压反抗。他规定34;凡居官者,不论在朝在野,一律杀无赦34;,还设立了34;剥皮衙34;,把反抗他的人剥皮实草,挂在城墙上示众。
    nbsp这些行为,后来都被算在了34;屠蜀34;的账上。但这里有个问题: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真的全是张献忠造成的吗?
    nbsp关于张献忠34;屠蜀34;的记载,最着名的当属《明史》,里面说他34;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34;(《明史·张献忠传》)。这个数字显然不靠谱,因为明末全国总人口也就一亿多,四川怎么可能有六亿人?显然是夸大其词了。
    nbsp其实,四川人口锐减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首先,张献忠的大西军和明军、清军的混战持续了十几年,战乱本身就会导致人口减少。其次,当时四川爆发了瘟疫和饥荒,很多人不是战死的,而是病死或饿死的。最后,清军入川后,为了镇压反抗,也进行过大规模杀戮,比如在成都、重庆等地都有屠城记录。
    nbsp《蜀难叙略》里记载,张献忠确实杀了不少人,但主要是针对明朝宗室、官绅和反抗他的人。而清军入关后,34;杀戮之惨,较献忠为甚34;(沈荀蔚《蜀难叙略》)。但因为后来清朝成了正统,修史书的时候就把责任都推到了张献忠身上,这也是历史常有的34;胜利者书写历史34;的套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不过话说回来,张献忠的残暴也是事实。他性格暴躁,猜忌心重,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开杀戒。比如有一次,他觉得读书人看不起他,就借口开科取士,把来考试的秀才骗到青羊宫,全部杀了。这些行为虽然可能被夸大,但也绝非空穴来风。
    nbsp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大举入川,张献忠知道成都待不下去了,决定放弃四川,率军北上陕西。他临走前,一把火烧了成都城,34;火三日不绝,民房皆尽34;(《蜀碧·卷四》)。这把火,不仅烧毁了一座古城,也烧断了他和四川百姓之间最后的联系。
    nbsp张献忠率军进入陕南后,在西充凤凰山一带驻扎。这时候,他的部队已经人心涣散,很多人看到清军势大,都偷偷投降了。其中有个叫刘进忠的将领,不仅投降了清军,还把张献忠的位置告诉了清军将领豪格。
    nbsp顺治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清军突然袭击凤凰山。张献忠正在营帐里喝酒,听到外面枪响,还以为是自己人内讧,提着刀就冲了出去。结果刚出营帐,就被清军的弓箭手射中,当场毙命。这位纵横川陕十几年的枭雄,就这么糊里糊涂地死了,时年四十岁。
    nbsp张献忠死后,他的部将李定国、孙可望等人率领余部南下,后来归顺了南明永历政权,继续抗清。而四川则陷入了长期的战乱,直到康熙年间才逐渐恢复元气。
    nbsp回顾张献忠的一生,很难用简单的34;好34;或34;坏34;来评价。他出身底层,因反抗压迫而起义,这在当时有其合理性;但他后来的残暴统治,又让无数百姓遭殃。他建立的大西政权虽然短暂,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明朝的腐朽统治;但他的杀戮行为,也给四川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喜欢。

第64章 张献忠与七杀碑[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