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平台召对问方略[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增税恐生民怨。”
nbsp崇祯没辙了。他看着陕西巡抚发来的“饥民聚众造反”的奏疏,又看着辽东“后金兵围锦州”的塘报,感觉自己像个捧着破碗的乞丐,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却没人肯真心帮一把。
nbsp有天夜里,崇祯穿着便服溜出皇宫,想听听百姓怎么说。走到棋盘街时,听见两个卖烤红薯的老汉聊天。一个说:“新皇上倒是想干事,可底下的官还是老样子。”另一个叹道:“魏公公在时,虽然贪,但至少冬天有棉衣穿;现在倒好,税更重了,日子更难了。”崇祯听了,默默转身回宫,一夜没合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崇祯清除阉党时,东林党人拍手称快,觉得好日子要来了。可他们很快发现,这位新皇上比天启帝难伺候多了。
nbsp东林党领袖钱谦益想当内阁首辅,让门生故吏到处散布“谦益可大用”的流言。崇祯却拿出他当年主考时受贿的旧账,当着百官的面把他训斥了一顿:“你自己都不清白,还想辅佐朕?”气得钱谦益当场辞官。
nbsp崇祯对“党争”极其敏感。有次讨论辽东战事,兵部侍郎申用懋(mào)说:“袁崇焕是东林一脉,恐难服众。”崇祯立刻拍了桌子:“朕用的是他的本事,不是他的党派!再敢提党争,严惩不贷!”
nbsp可朝堂上的暗流哪是说止就能止的。袁崇焕在辽东杀了皮岛总兵毛文龙,立刻有人弹劾他“擅杀大帅,目无君上”。这些弹劾的官员里,有阉党余孽,也有和毛文龙交好的东林党人。崇祯虽然暂时压下了弹劾,但心里已经有了个疙瘩——他想起袁崇焕平台召对时说的“不受掣肘”,忽然觉得这话有点不舒服。
nbsp民间笔记《烈皇小识》里记了个细节:崇祯有个小本子,上面记着每个大臣的过失。谁今天迟到了,谁昨天说错话了,谁和谁走得近了,都记得清清楚楚。有次吏部尚书王永光推荐了个官员,崇祯翻出本子说:“这人三年前在苏州收过贿赂,你不知道?”吓得王永光当场请罪。
nbsp这种多疑的性格,让大臣们越发谨慎。每次召对,大家都捡好听的说,没人敢说实话。有次崇祯问:“陕西流寇(指农民起义军)如何平定?”陕西巡抚汪乔年支支吾吾:“臣已派兵围剿,不日即可荡平。”可实际上,李自成的队伍已经发展到几万人,正在攻打西安。
nbsp崇祯二年(1629年)深秋,袁崇焕的塘报送到北京:“后金兵动向不明,恐有奇袭。”崇祯让兵部传令各关隘加强戒备,可宣大总督梁廷栋却回奏:“臣观天象,后金不敢南下。”
nbsp十月底,皇太极亲率十万大军,绕开袁崇焕布防的锦州、宁远,从龙井关、大安口突入关内,直逼北京。消息传来,朝野震动。崇祯急得三天没睡,一边让各地兵马勤王,一边在平台召见袁崇焕。
nbsp这次召对,气氛和上次截然不同。崇祯盯着袁崇焕,声音里带着寒意:“卿不是说五年平辽吗?为何敌兵直逼京师?”
nbsp袁崇焕没想到后金来得这么快,一时语塞:“臣……臣罪该万死,但请陛下先让勤王兵马入城休整。”
nbsp“不行!”崇祯猛地站起来,“谁知道你是不是和后金串通一气,想趁机夺城?”
nbsp《明史·袁崇焕传》记载,这次召对后,崇祯虽然没立刻治罪,但已经下令“收袁崇焕尚方宝剑”。而城外的后金兵故意四处散布“袁崇焕引我们来的”谣言,更让这位年轻的皇帝疑窦丛生。
nbsp北京城里的百姓不知道朝堂上的猜忌,他们只看到袁崇焕的关宁铁骑杀退了后金的几次进攻,纷纷提着茶水点心去慰劳士兵。
nbsp可他不知道,崇祯的案头,弹劾他的奏疏已经堆成了小山,里面有阉党余孽的诬告,有政敌的构陷,还有不明真相的官员的猜测。那个曾经被他视为“救星”的袁崇焕,正在一步步变成他眼中的“隐患”。
nbsp深秋的风穿过平台的栏杆,卷起地上的枯叶。崇祯望着远处灰蒙蒙的天空,心里像压了块石头。他想起刚登基时的雄心壮志,想起平台召对时的“五年之约”,想起那些饥饿的百姓和浴血的士兵。他不知道,自己亲手扶起的希望,会不会最终变成刺向自己的利刃。
喜欢。
第59章 平台召对问方略[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