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野史大甩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7章 东林六君子蒙冤[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nbsp周朝瑞是六人中最年长的,入狱时已六十有三。他本是刑部侍郎,最懂律法,每次提审都能引经据典驳斥诬陷,气得许显纯直骂“老顽固”。许显纯见硬的不行,便来软的,谎称只要他“攀咬”杨涟,就能立刻释放。周朝瑞却笑道:“我若怕死,便不做这言官了。杨公是忠臣,我岂能加害?”最终,他被施以“钉指”之刑,十根手指尽数钉穿,血尽而亡。
    nbsp袁化中性格刚烈,被捕时就一路骂不绝口,到了诏狱更是每日痛斥魏忠贤“祸国殃民”。阉党为让他闭嘴,竟用铁钳拔去他的舌头。《玉镜新谭》里说,袁化中无法言语,便用鲜血在墙上写下“魏贼必诛”四个大字,直到血尽而死,手指还保持着书写的姿势。
    nbsp顾大章是最后一个离世的。他精通刑狱,知道阉党绝不会让他们活着出去,便想着用自己的方式留下真相。在一个雪夜,他趁狱卒不备,咬破手指写下血书,藏在贴身的棉衣里。血书上详细记载了阉党如何伪造供词、如何施用酷刑,最后写道:“吾等六人,皆为阉党所害。但愿后世君子,知我等冤屈,铲除此獠(指魏忠贤),以安社稷。”写完便投缳自尽。后来这份血书被一位良心未泯的狱卒带出诏狱,辗转送到南都,才让六君子的冤情得以流传。
    nbsp杨涟的死,最为悲壮。天启五年三月十六日,许显纯得到魏忠贤的密令,要“悄无声息了结此事”。当晚,他命狱卒将铁钉钉入杨涟的耳朵,又用土囊压在他胸口。《杨忠烈公集》收录的狱中绝笔写道:“涟今死矣!痴心报主,愚直仇人……何憾于天,何怨于人?唯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涟其庶几无愧矣!”这段话就是说:我杨涟今日死了!一片痴心报效君主,因愚直而得罪仇人……对天有何遗憾,对人有何怨恨?只因我身为御史,曾受先帝托孤之命,孔子说“接受孤君托付,面临重大气节考验而不能动摇”,我杨涟大概可以无愧于此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据说杨涟断气前,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喊出的,仍是“陛下明鉴”。而此时的熹宗,正在宫中兴致勃勃地打造他的“木制水傀儡戏台”,对诏狱里的惨状一无所知。
    nbsp六君子死后,魏忠贤还不解气,竟下令“暴尸三日,不许收殓”。杨涟的尸体被拖到诏狱门外时,大雪正纷纷扬扬落下,覆盖了他身上的伤痕。有百姓偷偷上前,想为他盖上一块布,却被锦衣卫厉声喝止。直到数日后,杨涟的儿子杨之易才敢哭着将父亲的遗体运回湖广老家。
    nbsp《明史》在记载这段历史时,用了“天下冤之”四个字。多年后,崇祯帝即位,为东林六君子平反昭雪。当杨涟的血书被呈到御前,这位试图挽救大明的末代君主读着“痴心报主”四字,不禁潸然泪下。他下旨追赠杨涟为太子太保,谥号“忠烈”,并命人将魏忠贤的生祠尽数捣毁。只是此时的大明,早已在党争与腐败中千疮百孔,六君子用生命守护的江山,终究没能逃过覆灭的命运。
    nbsp如今,在江苏常熟的东林书院旧址,映入眼帘的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由顾宪成所撰的对联,恰似东林六君子一生的写照——他们或许有政治上的固执,却从未丢失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初心。而诏狱里的冤狱,也永远警示着后世:当忠良蒙冤、奸佞当道之时,便是王朝倾覆的前兆。
    喜欢。

第57章 东林六君子蒙冤[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