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野史大甩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2章 东林党谈议朝政[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历皇帝本就厌恶言官,遂下诏禁止书院“妄议朝政”。
    nbsp顾宪成并未退缩。他在书院增设“议政堂”,将朝廷邸报贴在墙上,让学生们逐条分析。有次讲到“国本之争”,他拍案而起:“太子之位悬而未决,天下岂能安宁?我等身为臣子,当冒死直谏!”说罢,他当场写下《请立东宫疏》,让学生连夜送往北京。这篇奏疏后来被收入《皇明经世文编》,成为东林党议政的经典文本。
    nbsp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内阁缺人,李三才被推举为候选人。沈一贯等人惊恐万分,指使御史徐兆魁弹劾李三才“贪污受贿”“结交朋党”。一时间,朝堂内外掀起轩然大波。顾宪成不顾病体,写信给叶向高:“李公之才,足以安邦定国,若因流言而弃之,非社稷之福。”他还在书院召开“公论大会”,邀请江南士绅为李三才辩诬。
    nbsp这场争论持续数月,最终李三才被迫辞官回乡。顾宪成在《与李修吾书》中感叹:“名高速谤,气盛招尤,此古今之通患也。然公之志,如日月昭昭,虽一时蒙尘,终当重光。”这句话后来被刻在李三才的墓碑上。
    nbsp东林党的议政,不仅限于朝堂。他们还关注民生疾苦,提出“均田赋”“减徭役”等主张。万历四十年(1612年),江南大旱,顾宪成带头捐款,组织书院师生下乡赈灾。他在无锡设立粥厂,亲自煮粥分发给灾民,百姓们感激涕零。
    nbsp然而,东林党的崛起也引发了激烈党争。浙党、齐党、楚党联合起来,称东林为“邪党”,攻击他们“空谈误国”。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梃击案爆发,太子朱常洛遇刺,朝堂内外互相指责。东林党主张严查幕后主使,而浙党则力主草草结案。这场风波最终以“疯汉张差单独作案”结案,却让东林党与其他党派的矛盾彻底激化。
    nbsp顾宪成晚年体弱多病,仍坚持讲学。他在书院开设“经济科”,教授学生如何治理河道、整顿盐政。有次讲到“农桑为本”,他带着学生到田间地头,亲自示范如何改良稻种。
    nbsp万历四十年(1612年)九月,顾宪成病逝于东林书院,享年62岁。临终前,他握着高攀龙的手说:“我一生所求,不过是让天下人都能安心读书、关心国事。若后世有人骂我结党,你便说,东林之党,乃道义之党,非权势之党。”
    nbsp他的葬礼轰动江南,数万百姓自发前来送葬。有人在书院门口贴了副挽联:“品节冰霜,论学古今真御史;文章经济,传家俎豆大先生。”万历皇帝闻讯,虽未赐谥号,却默许地方为他立祠祭祀。
    nbsp如今,东林书院的讲堂里,顾宪成的画像依然端坐在正中。画像两侧,悬挂着那副闻名遐迩的楹联。他的声音仿佛穿越时空:“天下事非一家之私,乃万民之公。读书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此志不可夺也。”
    喜欢。

第52章 东林党谈议朝政[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