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野史大甩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章 万历新政推考成[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万历元年(1573年)深秋,张居正捧着一份厚厚的奏章,对刚坐定的小皇帝朱翊钧躬身道:“陛下,臣请行考成法,以振纲纪。”十岁的万历皇帝眨巴着眼睛,看向身旁的李太后,太后轻轻点头:“准了。”
    nbsp此时的张居正,已是内阁首辅,又得冯保相助,手握朝政大权。张居正决定推行考成法,整顿吏治,《明史·张居正传》里说当时“吏治昏浊,政令不行”,地方官把朝廷的圣旨当废纸,赋税拖了几年收不上来,案件积压得能堆成山。
    nbsp张居正的“考成法”,说穿了就是给官员上紧箍咒。具体怎么操作?他规定:所有官员的工作,都要登记在三本账上——一本留在内阁,一本交给六部(中央各部),一本发给地方抚按(省级官员)。每个月考核一次,完成了多少,还差多少,清清楚楚。要是拖延了,轻则警告,重则降职;要是弄虚作假,直接罢官。用他自己的话说:“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天下的事,制定法律并不难,难的是法律能严格执行)
    nbsp这法子看着简单,却戳直击要害。以前官员混日子,靠的就是“无账可查”,现在账本摆在明处,想偷懒都难。推行第一个月,就有二十多个知府、知县因为“催税不力”被点名批评,其中有个叫王士琦的官员,仗着自己是吏部尚书的亲戚,压根不当回事,结果第二个月就被直接撸了官,吓得其他官员连夜加班清积案、催赋税。
    nbsp但阻力也来得快。礼部尚书陆树声是个老顽固,他觉得这考成法“太苛酷”,跑到张居正府上哭谏:“张大人,做官要讲情面啊!这么折腾,大家都没法活了!”张居正给他泡了杯茶,慢悠悠地说:“陆大人,情面能当饭吃吗?百姓交不上税,边防缺了饷,到时候谁来讲情面?”陆树声被噎得说不出话,回去后赌气称病辞官,张居正也不挽留,直接批了——他要的就是杀一儆百。
    nbsp明朝有两套朝廷班子,北京一套,南京一套,南京的官大多是闲职,平时喝喝茶、聊聊天,日子过得舒坦。考成法一推行,他们也得按月报业绩,这下炸开了锅。南京户部侍郎周世选上书说:“南京本是养老之地,何必这么较真?”张居正直接在奏章上批了八个字:“官无南北,职无闲忙”,意思是只要是官,就得干活。
    nbsp民间倒是拍手称快。有个叫李乐的文人,在《见闻杂记》里写了件事:苏州府以前收税,胥

第42章 万历新政推考成[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