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刘大夏藏图拒边[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弘治十一年深秋,年过六旬的兵部尚书刘大夏正蹲在积满灰尘的木架前,手指抚过一排排贴着34;永乐年间34;封条的卷宗。三天前,有边将上奏请求34;复设交趾布政司34;(即收复安南,今越南),皇帝让兵部找出永乐年间征讨安南的地图和粮饷账目,刘大夏却回话:34;图纸早已遗失,无从查考。34;
nbsp其实那套《征安南舆图》就放在他脚边的檀木匣里。刘大夏摸着匣壁,想起二十年前在福建任按察使时,见过那些被征去当兵的百姓,一个个面黄肌瘦,背着比人还高的粮草袋,走在泥泞的官道上,像一群被驱赶的牲口。
nbsp提议收复安南的是监察御史何鉴。这年秋天,安南内乱,权臣莫登庸废黜国王,自立为帝,还时不时骚扰明朝边境的思明府(今广西宁明)。何鉴在奏折里写得慷慨激昂:34;成祖爷当年平定安南,设布政司统辖,如今逆贼作乱,正是收复故地的好时机。34;他还列举了三条好处:34;一可扬国威,二可拓疆土,三可获贡赋。34;
nbsp这话在朝堂上引了热议。武将们大多赞同,尤其是镇守广西的总兵官毛锐,拍着胸脯说:34;只要朝廷给我三万兵,不出半年就能把安南拿下来。34;户部尚书周经皱着眉反驳:34;去年黄河治水刚花了三百万两,现在国库虽有盈余,可打仗就是填无底洞,万一拖久了,百姓又得遭殃。34;
nbsp孝宗朱佑樘坐在龙椅上没说话,手指轻轻敲着龙椅扶手。他想起小时候听老太监讲的34;安南旧事34;:永乐年间确实派张辅平定了安南,可之后二十多年,当地反抗不断,明朝每年要投入几十万两军费,还折损了上万士兵,宣德年间只好撤兵。他看向站在文官队列里的刘大夏,这人曾参与治水,办事最务实,便问:34;刘爱卿怎么看?34;
nbsp刘大夏往前一步,躬身道:34;陛下,臣以为不可开边。34;他声音不高,却掷地有声,34;安南弹丸之地,得其地不足富,得其民不足役。若兴师征讨,兵连祸结,百姓将流离失所,恐生民怨。34;
nbsp退朝后,孝宗还是有些犹豫,让太监去兵部调取永乐年间征讨安南的档案,想看看当年的粮草、兵额数据。
nbsp当天夜里,刘大夏带着两个亲信小吏,悄悄摸到兵部档案库。库门钥匙由他亲自掌管,锁是特制的34;九连环34;,他摆弄了半天才打开。库房里弥漫着樟木和霉味,一排排书架直抵屋顶,上面摆满了卷宗,标签大多褪色,得凑近了才看得清。
nbsp34;找永乐年间的39;安南舆图39;和39;征讨钱粮册39;。34;刘大夏低声吩咐,手里举着一盏油灯,火苗在穿堂风里摇晃。小吏们搬来梯子,在最高一层翻找,终于在一堆34;漕运旧档34;后面,找到了那个檀木匣。
nbsp打开一看,里面果然有幅绢本舆图,标注着安南的山川、关隘,还有密密麻麻的小字记着34;某处可驻军某处需架桥34;。旁边的钱粮册更详细,甚至记着34;每石米从广西运至安南,运费需银三钱34;。
nbsp34;大人,找到了。34;小吏刚要把匣子抱出来,刘大夏却摆手:34;藏起来,就说找不到了。34;他指挥着把匣子塞进装旧铠甲的木箱里,上面堆了几件生锈的头盔,又在书架上摆了几本无关的《边镇图》,才锁好库门。
nbsp第二天太监来取档案,刘大夏装作四处翻找,最后摊开手说:34;实在对不住,许是年深日久,被虫蛀了或是遗失了。老臣有罪,请陛下责罚。34;太监回去复命,孝宗听了,沉默半晌,叹道:34;找不到就算了,看来天意不让朕开边。34;
nbsp这事后来被同僚知道,有人骂刘大夏34;欺君34;,说他34;为了虚名置国家疆土于不顾34;。刘大夏听了,只是淡淡一笑:34;我若欺君,是为百姓减一分苦,这罪我认。若因开边让百姓流离失所,那才是万死难辞。34;《明史·刘大夏传》里记他当时的话:34;天下疲敝,恐生意外,臣故匿之耳。34;(天下已经疲惫困苦,怕引发意外,所以我才藏
第29章 刘大夏藏图拒边[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