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野史大甩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章 于谦冤死崇文门[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行刑那天,崇文门内外挤满了百姓。有个卖菜的老汉,把担子往地上一放,哭着说:“于大人是好人啊,当年瓦剌兵围北京,是他带着咱们守城,才保住了北京!”人群里有人喊:“不能杀于大人!”石亨派来的锦衣卫挥舞着鞭子驱赶,却怎么也赶不散。于谦走上刑场,望着远处的德胜门,那里曾是他指挥大军击退瓦剌的地方,他高声吟诵起自己写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声音朗朗,响彻京城。
    nbsp刀落下的那一刻,天空突然响起一声炸雷,明明是寒冬腊月,却下起了瓢泼大雨。百姓们都说,这是老天在为于谦鸣冤。有个叫陈逵的官员,冒着被罢官的风险,偷偷收敛了于谦的尸骨,葬在杭州西湖边——那里是于谦的故乡。后来有人在墓前立了块碑,刻着“大明少保兼兵部尚书于公之墓”,旁边还有副对联:“血不曾冷,风孰与高”,说的就是他的忠诚与气节。
    nbsp于谦死后,石亨等人还不解气,抄了他的家。可抄家的士兵们翻遍了整个府邸,除了几件旧衣服、几把剑和一堆书籍,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有个老兵想起当年北京保卫战时,于谦每天只吃糙米饭,穿打补丁的衣服,把朝廷赏赐的钱都分给了守城的士兵,忍不住哭了。《明史·于谦传》里说他“家无余资,萧然仅书籍耳”,连抄家的锦衣卫都觉得心酸。
    nbsp成化元年(1465年),英宗的儿子宪宗即位,第一时间就为于谦平反,恢复了他的官职,还赐了“肃愍”的谥号。弘治二年(1489年),孝宗又改谥号为“忠肃”,在杭州和北京都建了“于谦祠”。
    nbsp于谦的“社稷为重,君为轻”这句话,后来成了千古名言。它告诉人们,国家的利益比君主的权力更重要,这也是于谦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精神支柱。虽然他被冤杀,但历史最终给了他公正。就像《明史》里评价的:“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百世之下,凛然犹生。”
    nbsp很多年后,有个叫袁枚的诗人来到西湖于谦墓前,写下一首诗:“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把他和岳飞相提并论,因为他们都是为国为民、含冤而死的忠臣。而崇文门那个曾经流过他鲜血的地方,后来立了块“忠肃公殉难处”的石碑,过往的行人经过,都会停下脚步,深深一拜——这一拜,拜的不仅是一个冤死的忠臣,更是一种“宁折不弯、舍身取义”的精神。
    喜欢。

第24章 于谦冤死崇文门[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