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7章 底筹精巧构(上)[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张耳立刻警觉地上前一步,转向魏般,34;魏兄,时候不早,我们该回去了。34;
    nbsp魏般似乎也意识到话题触及了禁区,立即附和道:34;确实,天色已晚,我们明日再来详谈。34;
    nbsp李明衍知趣地不再追问,但他的目光却在那个神秘装置上多停留了几秒,将其形状和位置牢牢记在心中。
    nbsp离开地下室,重新踏上阳光照耀的青石甬道,一行人缓步向府门走去。邓起与阿漓跟在后面小声交谈,而李明衍则与魏般、张耳并肩而行。
    nbsp34;方才未能详细询问,不知大梁城的水文地理究竟如何?34;李明衍问道,34;我观城中水网密布,却不知其源流走向。34;
    nbsp魏般立刻热情地详细解释起来:34;大梁城水源主要来自北部山脉的融雪和雨水,通过三条主干渠引入城中。城内水道分为三层——上层供饮用,中层用于灌溉和航运,下层则是排污。34;
    nbsp他手指在空中勾勒着水流的路径:34;尤其是我们刚才乘船而来的那条水道,乃是魏惠王年间开凿的主干道,连接着城北的聚水池和城南的分流闸。水势平缓,极利于商船往来,是大梁城最繁忙的水上通道。34;
    nbsp张耳在一旁不时补充几句,虽仍保持着一定警惕,但语气已然缓和许多。
    nbsp行至府门,魏般忽然提议:34;今晚府上设宴招待几位公族,不知李先生可愿赏光?正好让您见识见识我魏国的风土人情。34;
    nbsp李明衍欣然应允:34;能与魏国贤达共饮,乃在下之幸。34;
    nbsp张耳略作思索,也点头道:34;张某也将出席,与李先生再叙水利之道。34;
    nbsp黄昏时分,魏般府邸灯火通明,宾客盈门。李明衍一行乘坐华贵的马车抵达时,已有数十位魏国权贵聚集于此。高堂之上,觥筹交错,笑语喧哗,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
    nbsp34;这便是魏国的权贵们了。34;魏般低声向李明衍介绍道,34;其中有朝中重臣,也有地方豪族,皆是大梁城中有头有脸的人物。34;
    nbsp李明衍入席后,目光不自觉地在厅中扫视。锦衣玉食,舞姬环绕,杯盘狼藉间谈笑风生。与早上所见信陵君故居的朴素肃穆相比,这里的奢靡与浮华令人恍如置身两个世界。
    nbsp34;先生怎么了?34;阿漓敏锐地察觉到李明衍的异样。
    nbsp李明衍轻叹一声:34;只是想起早上所见的信陵君故居,再看眼前景象,不禁感慨万千。34;
    nbsp阿漓恍然:34;先生是在想,若信陵君地下有知,看到今日魏国权贵的模样,会作何感想吧?34;
    nbsp李明衍点头不语,眼中满是复杂之色。
    nbsp席间,那些魏国权贵显然对这位来自秦国的水工不太感兴趣,言谈间多是谈论诗赋歌舞,或是朝中琐事,鲜有人与李明衍交流。唯有张耳,虽独坐一隅,却始终暗中观察着李明衍的一举一动。
    nbsp酒过三巡,一位面色酡红的中年男子高声道:34;听说今日府上来了位秦国水匠?34;他环顾四周,目光最终落在李明衍身上,带着几分轻蔑,34;怎么,大魏国竟沦落到要向秦国学习水利了吗?34;
    nbsp席间顿时一片哗然,有人附和,有人嗤笑,场面一时有些尴尬。
    nbsp魏般正欲出言解围,却见一直沉默的张耳突然站起身来,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34;此言差矣。李先生乃当世水利大家,精通古今水工之道。我等有幸与其共饮,理应引为荣幸。若以出身论人,岂非犯了信陵君最厌恶的偏见?34;
    nbsp这番话如一盆冷水浇在众人头上,那醉酒的中年男子顿时无言以对,只得讪讪地坐下,再不敢多言。 第107章 底筹精巧构(上)[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