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经济特区[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泰昌三年三月,一封来自日本的奏书,像块石头砸进了刚平静没多久的大明官场。
nbsp这封奏书,是镇南王萧如薰亲笔所书。封面用朱砂写着“辽东新政密陈”,里面夹着三张舆图,分别画着辽东的耕地、水系和城镇,最末页,用浓墨写着三个从未见过的字:经济特区。
nbsp奏书先到了司礼监,掌印太监李进忠捧着它,手指在“经济特区”四个字上摩挲了半晌。他见惯了各种稀奇古怪的奏疏,却从没见过敢说要“二十年免征赋税”的。
nbsp“镇南王……这……”
nbsp李进忠喃喃自语,还是不敢耽搁,捧着奏疏快步往乾清宫去。
nbsp乾清宫里,泰昌帝朱常洛正对着一堆折子头疼,每天都是地方上要求增派徭役的折子。
nbsp大明现在不缺钱,就是到处缺人!朝廷修路,地方官也跟着修……
nbsp“陛下,镇南王的折子!”
nbsp李进忠轻声禀报。
nbsp朱常洛抬起头,有些疑惑。
nbsp“萧如薰?”朱常洛接过奏书,“他不是在日本吗?怎么又有急报?”
nbsp展开奏疏,朱常洛的眉头一点点皱起来,又一点点舒展开。看到“二十年免税”时,他猛地坐直了身子;看到“江南价统购”时,手指在案上敲了敲;看到“皇家银行免息贷款”时,忽然笑出了声。
nbsp“有意思。”朱常洛把奏疏往案上一拍,“传旨,明日早朝,议辽东新政。”
nbsp第二天早朝,乾清宫的丹陛上站满了文武百官。朱常洛没说别的,先让司礼监太监把萧如薰的奏疏念了一遍。
nbsp“……臣请设辽东为经济特区:凡在辽东垦荒者,二十年免征田赋;所产粮食,由官府按江南时价统一收购;皇家银行设辽东分号,放贷予民,十年免息……”
nbsp太监的尖细嗓音刚落,殿内顿时炸开了锅。
nbsp户部尚书李汝华第一个出列,花白的胡子气得发抖:“陛下!此乃胡闹!二十年免税,辽东每年本可收税十五万两,二十年就是三百万两!皇家银行放贷,若百姓赖账,岂不是要国库填坑?”
nbsp“咱大明是不缺钱,若再免了辽东的税,还要贴钱收粮,臣这个户部尚书,不如辞官回家!”
nbsp礼部尚书刘一燝也出列附和:“陛下,祖宗之法不可变。自洪武爷定天下,赋税制度沿用二百余年,从未有过二十年免征之例。镇南王此举,是要动摇国本啊!”
nbsp朱常洛没说话,看向站在班首的内阁首辅叶向高:“叶阁老怎么看?”
nbsp叶向高往前挪了一步,躬身道:“陛下,镇南王的心意是好的,想让辽东富起来。但二十年免税确实太久,臣以为,可减为十年。官价统购,可按辽东本地价加两成,不必按江南价。至于贷款,可收半息,以免亏空。”
nbsp他是老成持重的人,既不想驳了皇帝的面子,又要顾及朝臣的意见,想找个折中方案。
nbsp“叶阁老这是和稀泥!”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是新入阁的孙承宗。他刚从辽东赞画任上回来,对那边的情况熟得很。
nbsp“陛下,臣在辽东待过三年,知道那边的底细。”孙承宗朗声道,“辽东有良田千万亩,比江南的水田还肥,就是没人种。为啥?税重,运不出去,种了白种!”
nbsp他指着殿外:“以前辽东有兵祸,天气又冷,百姓不愿去。可如今呢?除了修路的倭人,连个土匪都没有!可百姓还是不愿去啊!为啥?天冷啊!镇南王这法子,是要让百姓看到希望——种了粮能卖上价,还不用交税,自然有人去。”
nbsp李汝华立刻反驳:“按江南价收粮,每石要多花三钱,每年若收五十万石,就是十五万两,这钱从哪来?”
nbsp“从边镇军费里省!”孙承宗早有准备,“江南的粮食运到北边,每石运费要四钱,辽东的粮运到北边,,每石只要一钱五。以五十万石计,年省十二万五千两,足够补那差价还有余!”
nbsp“另外,不要忘了!高丽可是缺粮的!咱加个两成不过份吧!”
nbsp他又转向朱常洛:“陛下,臣算过一笔账:辽东若能年产百万石粮,不仅能自给,还能供应北部,西部战区,每年能省漕运海运银子三十万两。这笔账,划算!”
nbsp朱常洛点点头,又看向兵部尚书王在晋:“王大人觉得,辽东的兵够用吗?若是人多了,会不会生乱?”
nbsp王在晋出列道:“陛下放心,在辽东有三万常备精兵,还五万建设兵团的部队,镇得住。再说,百姓有地种、有饭吃,谁会闹事?”
nbsp这时,吏部尚书周嘉谟慢悠悠地开口了:“陛下,臣担心的不是粮食,是人。辽东苦寒,谁愿意去?就算去了,能留住吗?”
nbsp“能!”孙承宗肯定地说,“臣在辽东时,建设兵团还在盖州卫修了水利,引太子河水灌溉,能浇良田五十万亩。只要政策到位,别说普通百姓,就是江南的农户,也会愿意去。”
nbsp早朝没议出结果,朱常洛把几位阁臣和部院大臣请到了御书房。
nbsp刚坐下,李汝华就捧着账本站起来:“陛下,臣再算笔账。皇家银行要在辽东放贷,按镇南王的意思,头三年至少要放出去五百万两。皇家银行是有钱,可都在江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朕从内帑出。”朱常洛打断他,“朕的私库还有些银子,先拨五百万两给皇家银行,不够再从矿税里挪。”
nbsp这话一出,众人都愣住了。万历爷在位时,内帑的银子看得比命还重,没想到泰昌帝这么大方。
nbsp也不是朱常洛大方,而是如今太有钱了!要知道,很多赚钱的行业皇帝都有股份呢!
nbsp叶向高连忙道:“陛下,内帑是您的私产,岂能为了辽东动?”
nbsp“朕是天子,天下都是朕的,分什么公私?”
nbsp朱常洛叹道,“辽东安稳了,天下才能安稳。若是辽东再乱,朕就是有再多银子,也守不住。”
nbsp他看向众人:“萧如薰在折子上说,五年后辽东税银分三成给内帑。朕信他。”
nbsp“我去!”众人顿时眼红了,怪不得这么大方?感情镇南王给了保证了啊!
nbsp方从哲这时开口了:“陛下,臣担心的是官吏。辽东的官员,多是些老油条,怕是执行不好新政。要不要派些得力的去?”
nbsp朱常洛想了想:“让萧如薰自己选。他觉得谁能用,就调谁去。特区之内,他说了算。”
nbsp叶向高还是不放心:“二十年免税,会不会让其他省份有意见?比如陕西、山西,也常闹灾,他们要是也求免税,怎么办?”
nbsp“那就告诉他们,”朱常洛语气坚定,“谁能像辽东那样,五年内自给自足,还能供应边镇,朕也给他们免税。做不到,就别起哄。”
nbsp他站起身,走到舆图前,指着辽东:“这里以前是大明的门户,守住了,北拒蒙古,东防朝鲜,南护京师。现在是咱大明的粮仓,以前只知道派兵守,现在要让它自己活起来。活起来的辽东,比百万精兵还管用。”
nbsp最后,朱常洛拍板:“辽东经济特区,准了!二十年免税,按江南价收粮,皇家银行免息贷款。明日就下旨!”
nbsp李汝华还想再说,被叶向高拉住了。叶向高朝他摇摇头,示意别再争了。
nbsp圣旨传到辽东时,萧如薰已经赶到正在盖州卫视察春耕。
nbsp接过圣旨,他当场就拆开了。旁边的参将赵率教凑过来看,越看越激动:“将军!陛下准了!二十年免税,江南价收粮,还有贷款!这下辽东有救了!”
nbsp萧如薰却很平静,他把圣旨递给亲兵收好,对赵率教说:“传令下去,按计划行事。招垦站要多设些,郎中、文书配齐,农具、种子备足。告诉百姓,到了辽东,有地
第341章 经济特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