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6章 科技进步[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够完善。”
nbsp李安然追问,“有没有解决方案?”
nbsp“两个方案。”伊万诺夫伸出两根手指,“一是重新编写底层代码,但这需要至少六个月时间;二是采用硬件桥接方案,可以在两个月内解决,但会增加系统复杂性和故障风险。”
nbsp李安然沉默片刻,突然转向海军司令马蒂奇:“将军,如果是实战,这0.3秒意味着什么?”
nbsp马蒂奇毫不犹豫地回答:“意味着我们可能拦截失败,整艘舰艇将成为活靶子。”
nbsp“很好。”李安然点头,“那么我选择第三条路:软件硬件双管齐下。立即组建攻关小组,我要在三个月内看到完美解决方案。在此期间,‘独立号的舾装工作继续,但所有系统测试必须加倍严格。”
nbsp会议结束后,李安然单独留下伊万诺夫:“维克多,我知道你承受着巨大压力。但记住,马岛不需要足够好,我们需要的是最好。”
nbsp伊万诺夫重重叹了口气:“李先生,您知道吗?在红色镰刀时代,我们常常因为政治压力而接受有缺陷的装备。但在这里……您给了我们追求完美的机会。”老工程师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我会亲自带队攻关,不解决问题绝不休息。”
nbsp离开造船厂时,夕阳正将海面染成金红色。
nbsp李安然望着停泊在远处的“独立”号,对身边的韩小满说:“通知财务部,给参与该项目的所有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发放特别奖金。压力要有,激励更要跟上。”
nbsp位于马岛南部的维港高科技产业园区内,另一场技术革命正在悄然发生。
nbsp无人机研发中心内,年轻的首席设计师林浩正激动地向李安然展示最新成果:“先生,我们的‘猎隼系列无人机已经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nbsp巨大的实验场内,三架不同型号的无人机正在做着各种飞行测试。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架翼展超过十米的大型无人机,它正在模拟复杂气象条件下的起降。
nbsp“这是‘猎隼3型,续航时间36小时,最大航程5000公里,可携带500公斤有效载荷。”林浩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它采用了我们自主研发的复合材料,雷达反射面积仅相当于一只海鸟。”
nbsp李安然仔细观察着无人机的飞行动作:“抗干扰能力测试结果如何?”
nbsp“上周我们与马岛空军进行了联合演习。”林浩调出一段视频,“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猎隼3仍然成功完成了侦察和目标指示任务。更重要的是……”他压低声音,“我们突破了无人机群协同作战的关键算法。”
nbsp视频画面切换,显示五架无人机正在模拟对防空阵地的饱和攻击。它们通过自主协同,从不同方向、不同高度同时发起攻击,完美规避了模拟防空火力的拦截。
nbsp李安然眼中闪过赞许之色:“民用版本开发进度如何?”
nbsp“农业监测和海事巡逻型号已经获得国际订单。”林浩兴奋地回答,“特别是‘海巡1型无人机,澳大利亚海岸警卫队订购了12架,新加坡订购了8架,上个月我们还与印尼签订了价值2亿美元的合同。”
nbsp离开无人机研发中心时,李安然对黄秋平说:“看到了吗?这就是科技创新的力量。国防与民用相辅相成,既增强了我们的安全,又带来了经济效益。”
nbsp黄秋平若有所思:“但我担心技术外泄风险。特别是无人机群协同算法,如果被敌对势力获取……”
nbsp“所以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保密措施。”李安然点头,“但同时也要明白,在全球化时代,完全封闭意味着落后。我们要在开放与保密之间找到平衡点。”
nbsp马岛的航天发射场内,一枚中型运载火箭正巍然矗立在发射架上。这是马岛自主研制的“探索者2”型运载火箭,即将执行第三次卫星发射任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控制中心内,来自前红色镰刀和前南非航天部的专家们正进行最后的检查。项目总监彼得罗娃虽然年轻,却已是国际知名的航天专家。
nbsp“轨道参数确认,载荷状态良好,天气条件符合发射要求。”安娜用流利的英语汇报着,“这次我们将发射两颗卫星:一颗是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星空3,另一颗是试验性通信卫星‘信使1。”
nbsp李安然通过观察窗望向远处的火箭:“发射成功概率如何?”
nbsp“基于前两次的经验,我们已将成功率提升至92%。”安娜自信地回答,“特别是自主研发的二级发动机,经过改进后可靠性大大提高。”
nbsp倒计时开始,控制中心内气氛紧张。当火箭喷出耀眼的尾焰,缓缓升空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nbsp“第一阶段分离成功。”
nbsp“第二阶段点火成功。”
nbsp“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nbsp当最终宣布发射成功时,控制中心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nbsp李安然与彼得洛娃握手祝贺:“干得漂亮!下一步有什么计划?”
nbsp彼得洛娃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下一代高分辨率卫星的研发也已启动,目标是三年内建成由12颗卫星组成的地球观测网络。另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计划也在按部就班推行,预计十年内初步结网,二十年内完成所有卫星发射,并且向市场推广。”
nbsp离开发射场时,黄秋平感慨道:“从零开始到三次成功发射,我们只用了五年时间,这在世界航天史上都是个奇迹。”
nbsp李安然微笑:“奇迹是靠人才和投入创造的。”
nbsp马岛最大的造船厂内,人声鼎沸,焊花四溅。
nbsp五艘十万吨级的巨型货轮正在同时建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即将下水的“海洋使者”号。
nbsp这艘全长三百米的集装箱船是马岛自主建造的最大商用船舶,代表了马岛造船业的最高水平。
nbsp船厂总经理李明博正向李安然介绍情况:“‘海洋使者号采用了最先进的环保设计,油耗比同类船舶低15%,载货量却提高了8%。我们已经获得了国际海事组织颁发的绿色船舶证书。”
nbsp李安然仔细观察着船体结构:“材料国产化率多少?”
nbsp“达到72%。”李明博自豪地回答,“特别是高强度船用钢板,完全由马岛钢铁工业集团供应,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nbsp高兴之余,李明博也向李安然反映了困难:“国际航运市场正在萎缩,我们已经接到了三家船东的延期交付要求。更重要的是,韩国和C国船厂正在打价格战,我们的成本优势受到挑战。”
nbsp李安然沉思片刻:“一步步来吧。一方面,我们要向高附加值船舶领域进军,比如LNG船、豪华邮轮。另一方面,要开发自主航运业务,不能只做造船厂,还要做船东。”
喜欢。
第1286章 科技进步[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