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挽回名声[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自己这一身行头捐了,再来与我理论!”
nbsp“且誉王府行善积德,从不似你家侯爷那般张扬,唯恐人不知。”她话锋一转,扬声道:“但既然今日提起,为避免有心之人再坏我王府声誉,我不妨说上一说。”
nbsp她指向那文师兄,问道:“你可知积善堂?”
nbsp文师兄一怔,“自然知道。”
nbsp积善堂遍布东陵国,是东陵最大的善堂。
nbsp背后东家是谁,却无人知晓。
nbsp难不成......文师兄浑身一震,难以置信的看向明诛。
nbsp果然,只听明诛扬声道:“积善堂,正是我母妃生前所设!借皇鳞卫之便,开遍东陵各州县,每年捐出的银钱,超过百万两!”
nbsp她问文师兄,目光如炬:“与你那侯爷相比,如何?”
nbsp文师兄脸色霎时惨白,不由自主后退一步。
nbsp自然是比不得的。
nbsp一年百万,十年便是千万!
nbsp而据他所知,积善堂早在二十年前便已创立,传闻是其幕后东家为未出世的孩子积福所设。
nbsp算算时间,恰与当年誉王妃怀胎之时吻合。
nbsp二十年,便是两千万两银子,侯爷那一年几万两的善款,又如何能比?
nbsp“原来誉王妃竟如此仁善!誉王府更是了不得,每年捐出百万两,那得是多少钱啊!”有百姓惊叹道,再看明诛的眼神已带上了崇敬。
nbsp“想想永乐侯,一年拿出几万两便闹得天下皆知,连外地都有人称颂。人家誉王府却这般低调......谁才是真心行善,一比便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nbsp明诛未提及积善堂时,众人只觉得赵元庆肯每年拿出数万两做善事,已是了不得的义举。
nbsp如今积善堂之事一出,赵元庆的手段顿时显得小家子气,甚至有些沽名钓誉了。
nbsp还有这些学子,口口声声十年寒窗不易,天寒地冻还要执笔苦读,冻出一手疮痍仍要坚持。
nbsp可与那些食不果腹、为省柴火数九寒天仍要将手浸在冰水中劳作的真穷苦人家相比,又算得什么?
nbsp百姓们再看这些书生的眼神顿时变了,仿佛在看一群不识人间疾苦、无病呻吟的纨绔。
nbsp方才还气焰嚣张、竭力维护赵元庆的书生们顿时噤了声,个个面红耳赤,羞惭难当。
nbsp明诛冷笑。
nbsp十年寒窗固然不易,但那指的是真正的寒门子弟。
nbsp“典衣买书读,读书买无书”——说的正是那些穷苦学子为买一本书不得不典当衣物,读完后想买新书却已无物可典的窘境。
nbsp书贵,笔墨纸砚更贵,寒门难出贵子,并非因为他们天资不足,而是资源匮乏。
nbsp真正能跻身京城会试的,寒门中百人难出其一。
nbsp而赵元庆所资助的,也并非真正的寒门,多是些已有功名在身或家世背景不凡、未来可成为人脉的学子。
nbsp明诛不再理会那文师兄难看的脸色,再次将话题拉回案件本身。
nbsp“那间售卖赝品的铺子,就挂在你们侯爷一位所谓远亲的名下。在你们来之前,我已命人将此人带来了。”
nbsp她微一示意,郑忠立即将一个面色黝黑、一看便是常年劳作的中年男子拖上前来。
nbsp“不止那间铺子,此人名下还有诸多产业。可两年前,他还只是个饥一顿饱一顿的普通庄户。忽有一日,竟摇身一变成了家资颇丰的地主老爷,这笔资产来的着实诡异。”
nbsp她笑吟吟地看着地上瑟瑟发抖的男子,问道:“你可能说清,这家产从何而来?”
喜欢。
第172章 挽回名声[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