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滕大尹鬼断家私:遗产博弈中的预期管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府君附体!"惊堂木拍下时,衙役抬出那口枯井陶瓮。善继见瓮中除却地契,竟有父亲亲笔的《分产细则》,顿时瘫软如泥。原来老太守早将真遗嘱藏于井底,假遗嘱不过是钓长子贪念的香饵。
这出"装神弄鬼",实为预期管理的绝唱。滕大尹深谙世人畏鬼神更甚畏法度,故以阴司之名行阳间之事。正如《墨子》所载"明鬼"篇,他这是借幽冥之威,破活人之妄。当善继哭喊愿按真遗嘱分产时,梅氏怀中的《孝经》悄然滑落——书页间夹着的,正是老翁生前画的"井"字图解。
四、分产秤上安人心
倪家析产那日,滕大尹命人抬来巨秤。田契房契堆满左盘,右盘却放着善述的襁褓与善继的旧儒巾。秤杆始终倾斜向襁褓方向,围观百姓窃语:"这官爷莫非疯了?"却见大尹提笔判道:"金银有价,伦常无价。长子多取十之三,以养幼弟至弱冠。"
这般判法,暗藏《管子》"轻重术"的玄机。表面偏袒长子,实为设下道德枷锁——若善继苛待幼弟,便是自打"孝悌"脸面。正如《盐铁论》所言"示民以利而民自趋",滕大尹用秤杆称出的不是钱财,而是人心贪廉的斤两。
五、枯井照见得失镜
三年后善述科举及第,返乡重修枯井。工匠挖出个铜匣,内藏老翁绝笔:"吾儿若见此书,必已兄弟和睦。"善继抚信痛哭,将多占的田产尽数捐作义学。这结局早被滕大尹料中——他在判词末尾添的"弱冠之约",恰似悬在善继头上的利剑,时刻提醒"贪得三成,须还十倍仁义"。
滕大尹闻讯,在府衙后院新凿一井,取名"得失潭"。某日醉酒投石入井,对着涟漪笑道:"世人争产如渴鹿逐焰,却不知真正的家私,在..."话音未落,秋叶飘落井中,惊散一池幻影。
正是:
鬼判家私非为怪,枯井深处照人心。
莫道遗产争不尽,且看秋潭月影沉。
第13章 滕大尹鬼断家私:遗产博弈中的预期管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