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4章 阎老西、常凯申加注;楚云飞所部扩编,战术理论再革新![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的常凯申当即同意了。

    无他。

    日军第十九师团师团长高龟藏命令部队向苏军发起攻击。

    苏军被迫向东撤退。

    然而!

    还没等小鬼子得意几天。

    八月二日,也就是昨天。

    苏军突然发动猛烈反击,两个师的苏军在飞机和重炮的支援下,以二百多辆坦克的攻击阵容直冲日军阵地。

    目前双方正在激烈交战!

    就连常凯申此时也不再称呼苏联为该死的俄匪,而是改口称为苏联。

    双方已经从一场寻常的边境冲突,演变为一次边境战争。

    如果苏联愿意扩大战争,在东北开辟第二战场。

    那么对于当下的民国政府而言,是极为利好的消息。

    常凯申此时也算是动用了一切的手段联系和说服苏联人加入到这场抵抗爆日侵略的战争之中

    退一万步讲,即便苏联人不会扩大战争规模,但由于关东军这个近在咫尺的威胁在远东地区活跃。

    对于苏联人而言,他们就没有办法应对逐渐增温的欧洲局势。

    对于中国的新增援助,势在必行!

    接到统帅部,以及二战区长官司令部电令的时候。

    楚云飞此时正在热情接待着来自八路军方面的军官团。

    以刘师长、副总参谋长为首的高级军官团受到了楚云飞的欢迎。

    饭桌上。

    陈旅长当即开口询问道:“怎么没见到立功兄?”

    “二战区那边新调整了一个美械师过来,我让立功兄前往整编去了。”

    “整编?”

    “嗯,进行一些基础的战术训练,练练队列,了解和学习一下我们的规矩。”

    陈旅长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云飞,此次我们过来可是来学真本事的,你可不能藏私啊。”

    楚云飞呵呵一笑:“学长说笑了,你我都是抗日打鬼子的队伍,分什么彼此,我军的高级军官团不也前往115师观摩去了吗?”

    “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来,诸位,先吃饭吧。”

    “请”

    简单的吃了个中饭,129师一行人便在张大云的带领之下前往了步兵九团的驻地。

    刘师长和陈旅长一致认为。

    新组建的步九团才是最值得观摩的对象。

    来到这里之后。

    方立功带着张富贵颇为热情的迎接了他们。

    并且为他们介绍起了当前部队的情况。

    “目前新老兵员掺半,其中绝大多数的兵力都被送往了补充团进行回炉重造,留下的基本上都是军事素养还算不错,亦或者是有过相应作战经验的老兵。”

    “步九团目前主要是在进行德式分步兵班组战术训练,以及营、连级战术训练。”

    “这样的部队我们还有一支,是步兵七团,也是198B主力团,作战兵力约六千人左右。”

    “这支部队作为基干团使用,也没准备承担多么重要的战场职责,也算是为了步七团储备优质兵员..”

    方立功说的都是实话,但也没什么都说。

    至少目前步兵九团是这样的,但后面该如何发展,就没有必要和这群友军们多交代了。

    陈旅长指了指那群快要将手中工兵铲抡冒烟了的士兵们,好奇问道:“立功兄,那边是?”

    方立功笑着解释道:“这是在进行机枪手的射击训练,同步进行的土工作业训练。”

    “我们比较看重土工作业。”

    虽然重视但不至于一整个训练场到处都被挖一些战壕和坑洞吧.

    这让这群八路军军官们下意识的觉得。

    他们不是在观摩一支部队在进行还在那书训练,而是在观摩他们挖洞..

    “楚长官认为,这对于一支部队而言,是重中之重。”

    “日军装备了重炮,并且天空之上还有战机的支援,我军缺乏制空权,且无法及时有效的反击日军的重炮部队,他们的射程远远超出我军目前装备的75毫米山炮”

    刘师长颇为认真的点了点头:“方师长,我可以近距离观摩吗?”

    “这边同步进行射击训练,危险系数较高,请移步新兵训练场,那边没有装备实弹。”

    “好。”

    “诸位,请..”

    刘师长、陈旅长等人在前。

    叶团长、程团长、李云龙、孔捷则是老老实实的跟在后面。

    一向不知天高地厚的李云龙此时也蔫了。

    在师长、旅长的面前,他也不敢放肆。

    何况,以他的视角来看的话,这群新兵们是真有东西。

    “老孔,你发现了没有,这群人首先想着的是构筑机枪工事,而不是挖掘散兵坑,我看他们的训练模式也是如此,他们似乎十分依赖机枪..”

    “废话,你们打仗的时候不依赖轻重机枪?”孔捷给他翻了个白眼。

    他觉得李云龙讲的就是废话。

    “你刚才没有注意,我刚才看到了,他们的机枪班组还装备了一部分的手枪,你知道这代表什么吗?”

    “代表他们有钱?”程团长插嘴道,随后压低了声音小声道:“都知道飞虎荣誉师是狗大户,今天一见才是真见识了..”

    李云龙有点无奈,他觉得跟程团长、孔团长交流太费劲了。

    索性默不作声的跟在了陈旅长的身后。

    “诸位,刘师长,请小心。”

    方立功指了指大约一米五深,宽大约一米八左右的战壕

    “诸位,这就是我军挖掘的一处基本野战防御工事,这也是目前我军目前作战思路之一的德式战法一种。”

    “请注意,这并非是短时间内掘出的,正常一个散兵坑我军的标准作业时间是三十分钟,连点成线而后构筑交通壕,这个时间不会超过三个小时。”

    “而机枪阵地的构筑亦是重中之重,往往我们只有十五分钟的时间,就需要构筑出卧射机枪火力阵地。”

    方立功颇为慷慨,为一众八路军将领介绍起了他们的标准时间:“步枪手使用的单兵跪姿战壕,我们的挖掘标准是十八分钟内。”

    “至于上面所说的三十分钟作业标准,是以站姿散兵坑为标准挖掘的考核时间。”

    “敢问方长官,像这样的堑壕是一个班单位挖掘出来的吗?”

    方立功点了点头,他踩了踩脚下略显坚硬的土地:“是,这还仅仅只是半成品,如果是长期驻扎的话,这里还会进行相应的模板材料加固,夯实、打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确保己方人员在炮击之中难以蒙受较大损失。”

    这些正规战作战经验。

    不是现阶段八路军部队所具备的。

    擅长打堑壕战的红军,基本上都已经牺牲掉了。

    剩下的红军擅长打的基本上都是运动战。

    防御战这种正规战的经验很少。

    至于像方立功交给他们的,其实也是当下他们各级指挥官最为缺乏的战斗经验。

    “贵军的机枪阵地”李云龙察觉到了不对劲。

    “步九团的机枪目前只有一营的机枪下放到步兵班一级,所以训练起来也会稍微有一些区别。”

    方立功指了指:“这边是向敌方向,步兵在狭窄地域组织正面防御,应该避免的是一颗炮弹同时杀伤两名士兵的情况,所以我们都是梯次进行配置,不会出现直线排列。”

    “班长通常位于战斗位置中的中央,机枪阵地亦会设置在阵地的最前沿,便于指挥机枪手,也便于指挥其余各士兵。”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最好是能够及时和自己的排长取得联系。”

    “而排长的位置要求能够及时和连长取得联系.至于连长则要求更多一些..”

    (该图选自德国人1940版的军队服役指南)

    方立功顿了顿。

    此时的他就好像成了军事学院的教官一般。

    尽心尽力的教导着这群来自八路军的学员。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关于阵地的隐蔽性方面等问题这个就需要资深军官去实打实的教导,关于如何选择堑壕位置,本身也是一门学问。”

    方立功并没有什么都说,教的都是真本事..

    这群将领们对堑壕战也是明白的,但像楚云飞麾下将堑壕战精确要求到这种程度的。

    他们还没见过。

    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进修,后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刘师长此时也是频频点头。

    在他毕业归国之后,一直进行的都是运动战方面的研究。

    也是在方立功这里,获得了许多触类旁通的新信息。

    懂行的人一眼就能够看出这些战壕以及相应射手位置布置情况颇有章法。

    李云龙、孔捷..这两人的部队在剧中的表现来看,并不懂这些。

    就说李云龙的苍云岭,他自己的指挥位置后面都是个大空地战壕构筑的也是一团糟。

    虽然得到了坂田信哲的称赞。

    坂田这老鬼子主要称赞的也是新一团从运动战仓促转为防御战之后的火力点布设。

    和李云龙土工作业的本事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至于程团长。

    从其攻山崎大队的战斗表现情况来看,麾下部队的训练度也很差,和史实相差过大。

    至于李云龙所谓土工掘进,那个更是扯淡这里也不多谈。

    现如今这几个团级干部知道了厉害之中,认真学习和观摩。

    写写画画,回去之后正好方便实践。

    观摩之后,一众将领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心得体会。

    孔捷感慨方立功等人治军严禁,程团长调侃这支部队擅长挖洞。

    李云龙表面满不在乎,实际上早已经将楚云飞所部挖掘的战壕牢记于心。

    陈旅长、刘师长、副总参谋长三人则是聚在了一起。

    就当下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们的战壕挖掘颇有章法,严谨,一板一眼..是正八经的德式战法。”

    “虽然不知道德国人具体是怎么打的,但比我们的八字堑壕阵型要强得多。”

    “挖掘难度也在成倍提高,很考验基层军官的能力。”

    副总参谋长眉头紧皱。

    学是学到了,他们是明白了。

    可是如何让大量的中下层军官明白和学会,就有点难了。

    他们三个都是接受过正八经军校教育的高级军官。

    换言之都是高学历人才

    红军的下级军官虽然有过扫盲教育,也有相应的军事知识培训。

    可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学会这样严谨到米级的战壕挖掘..还有着如此严苛的考核标准

    “楚云飞所部应当是补充了大量接受过德式教育的军官,我们的底子薄弱,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像他们的挖掘时间标准我们应当适当性的降低,至于一些站姿射击堑壕或许可以考虑改为跪姿,以适应我军的挖掘时间.”

    八路军到楚云飞这边观摩,主要学习的是理论知识。

    四期学长交给这群晋绥军军官们的东西就有一些硬核了。

    他直接带着一个团在河北地区当着这群晋绥军将领们的面。

    演示了一下什么才叫真正的游击战.

    在这群晋绥军将领的观摩下,截获了日军的一支运输队。

    虽然没能干掉太多的鬼子,但是缴获了足足四卡车的物资,以及二十辆骡马车军资。

    而他们..似乎仅仅消耗了不到三千发的子弹其中不少战士还装备了晋造六五步枪。

    朱绶光一了解之后,更是心惊不已。

    他们早已经进行了长达半个月的侦察摸底,并且发现了相应的补给规律。

    这个团半数是新兵。

    装备的是楚云飞赠与的武器。

    此次还是这群新兵蛋子的初战,更是让这群人对于四期学长的能力有着直观的认知。

    至于楚云飞自己。

    则是带着警卫连前往了突击营。

    在这里他找到了周卫国。

    毕竟是楚云飞麾下最为精锐的部队。

    这里面的每一个连长身手都不比周卫国差。

    甚至每个人还有一些特长。

    若不是周卫国是正八经留德归来的好手、且在中央军校训练时候就是个神枪手。

    还真压不住麾下这群骄兵悍将们。

    压服下面的这群官兵,就消耗了周卫国半个月的时间。

    至于其所推广的德式突击战术,更是承担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突击营有着自己的打法。

    那就是专属于他们的冲击战术。

    这个其实就是脱胎于日军的短突结合跃进战术。

    楚云飞结合了一些美军分步兵战术构想,将其魔改成为了还算符合突击营打法的战术。

    可对于周卫国而言他更相信自己所学的德式战术。

    一时间陷入到了僵局之中。

    究竟是下面这群官兵跟着周卫国换打法,还是周卫国改变思路对现有打法进行改良。

    楚云飞此行前来也是为了确认这一点。

    突击营指挥部内。

    周卫国为楚云飞讲述着现如今突击营使用的编组进攻战术。

    不得不说的是。

    周卫国确实有两把刷子。

    他在楚云飞步兵分组冲击战术之中进行了部分的改良。

    楚云飞在拟定此战术的时候。

    参考的是四期学长的连级分组进攻战术。

    很适合他刚接手的晋绥军。

    因为那个时候的他们,并不具备相应的火力优势。

    所以那样的打法很合适。

    甚至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还是很适合楚云飞麾下的普通步兵团。

    而随着武器装备情况的更改。

    原本的连级分组进攻战术。

    也需要随着武器装备情况进行相应的优化。

    事实上。

    各国的轻步兵班组战术,其实没有什么高下。

    实际上都是不断学习、借鉴、实践、推陈出新的结果。

    说起来,楚云飞还懂一些现代的CQB单兵作战要领。

    但这适合这个时代吗?

    相信很多人都有答案。

    这根本就不合适。

    像一些之中描写的那样。

    现代的特种作战战术放到二战时期是降维打击。

    这种就是纯粹的想当然,是狗臭屁,扯淡!

    所有的战术都是根据当下的装备、兵员素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二战时期要有现代的通讯技术和装备。

    这个时期的官兵们也可以研究出相应适合武器装备的战术。

    光是栓动式步枪的长度、射速,弹容量就注定了他们不适合近距离城市巷战、乃至堑壕战。

    这也是为什么楚云飞要求一线突击部队要装备大量自动枪、乃至半自动手枪的原因。

    在这种战场环境,他们比栓动式步枪好用的多!

    “步兵连在进攻的过程之中,我们更加注重了接敌的过程,并且增加了总攻发起前的侦查行动比重,调整了相应侦察班组的人员构成。”

    “从原本的正副班长,更改为了一个班长,三个分组长的形式,我们的一次侦察行动或许会动用810人的班组,2560人的连级战术群..”

    “一次更好的确认日军的情况。”

    楚云飞点了点头:“不错,这一点和日军搜索联队下辖的精锐搜索中队相似,具体一些呢?”

    “在进攻过程之中展开排队队形,而后进行展开班队形,为保持接敌速度,展开应当迅速,以三三制班组进攻战术为基础,呈倒三角型”

    “我们在实战之中发现,在形成冲击阵型之时,所谓的冲击分组紧密协同配合仅存在于理论上。”

    “一名士兵能够观察到的战场视野很窄,因为各种复杂地形的缘故,他们甚至无法发现队友,所以我们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这是我们更改之后的进攻战术.”

    这张偏硬一些。

    看不懂没关系,其实就是根据当下使用武器装备情况调整的战术免得极小部分的读者不知道后面仗到底是咋打赢的。

第254章 阎老西、常凯申加注;楚云飞所部扩编,战术理论再革新![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