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80年代做产业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1章 培训产业[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半个月的时间,轻轻松松赚了几十倍。
    没有污染,还不用担心安全事故。
    无怨的八九十年代,香港、台湾那么多热纷纷涌进电影产业。
    前世的互联网大佬们,也纷纷进军影视产业。
    连梁永丰都忍不住心动了,但是他向周余仔细询问了这件事后,发现他们做电影产业有两大劣势。
    首先,现在的香港电影圈,最大的外埠市场是台湾。
    台湾那边肯定不会放映他们的电影。
    电影还没拍,他们就比其他公司少了一大块收益。
    其次,现在的香港电影圈是一个院线为王的时代。
    院线是稀缺资源,他们必须选择一条院线合作,否则就算片子拍出来,也没有地方放映。
    麦嘉、石天、黄百鸣三人组建的奋斗电影公司,就卖身给了金公主,才有了新艺城称霸香港电影十年。
    香港现有的邵氏、嘉禾、丽声(就是后来的金公主)、双南、安乐等院线,唯一可能跟他们合作的,只有陆资背景的双南。
    这一次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跟长城电影公司合作。
    长城跟双南是一家。
    跟长城合作,最少也得对半分。
    根据梁永丰这段时间的使用经验,系统就算不是个吃独食的,也得占大头。
    这一次的《故乡的龙舟》,系统上就没显示。
    而且随着《故乡的龙舟》大卖,长城电影公司已经解决了最紧要的资金问题,也未必愿意继续跟他们合作。
    当然他们可以自己搞一条院线,周余就有运营院线的多年经验。
    但是正因为周余懂行,梁永丰这才知道自己搞一条院线,到底有多难!
    人工、租金、装修、水电、音响设备加一起,需要数千万港币。
    一旦建成,就算什么都不放,每年也需要花费数百万港币。
    这就是为什么,之前长城电影公司的每一部片子都要亏钱,还要坚持拍片。
    资金只是一个方面,更麻烦的是建影院,对房子的长、宽、高都有特殊要求,一般的房子根本不行。
    而且自己搞一条院线,还得有足够的片子支撑。
    此时香港一部新电影上映,放映周期一般是20天。
    口碑好,持续有人看,自己还能当家做主的话,可以延期到40天左右。
    票房表现不好,可能就是一日游。
    一条院线每年至少要准备20部左右高质量的片子,才能保证院线不开天窗。
    听完周余的话,梁永丰暂时放弃了开启电影产业的打算。
    他早晚会进入电影产业,但是现在时机还不成熟。
    除非能像《故乡的龙舟》一样,再出现一次瞎猫碰到死耗子的事情!
    相比于电影,倒是另外一件事摆着在了梁永丰面前。
    随着《故乡的龙舟》大卖,永丰精密机械公司和广东商业地产公司也出名了。
    他们的模具和房产订单都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尤其是广东商业地产公司那边。
    《故乡的龙舟》同时也宣传了大陆的改革开放。
    之前很多港商甚至都不知道大陆改革开放了,就算偶然听说,也没有当回事。 第61章 培训产业[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