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章 参加乡试[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sp;  范举,一个范进式的儒生,喜爱读书,在家赋闲半生。
    乡邻们表面尊重他,实则在背后常常奚落嘲笑。
    言说范老头除了会写几篇文章,一无是处,饿死老妻后,连儿女都远离他。
    老范也清楚自己的处境,常常自怨自叹:“乡试不举,无可安生,怎生是好?”
    参加科举成了他唯一的出路。
    赴考之路,是他最开心的时刻。
    路途老秀才轻车熟路,一路充当导航,岳冲在前赶车,岳盈盈负责做饭,不消几日,四人很快抵达济南城。
    巍峨高大的城墙,由巨大的青石砌成,历经风雨侵蚀却依旧坚不可摧。
    它们环抱着这座古城,仿佛是守护济南的古老卫士。
    城门有四,东曰齐川,西名泺源,南为舜田,北称历山,徐闻四人自南门而入。
    守城卫兵检查了路引,得知一行人是赴考的生员,并未多做检查,很快客气放行。
    城内街道纵横交错,石板路光滑平整,两旁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交易繁忙。
    市井之中,人声鼎沸,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生动的市井交响乐。
    远处千佛山巍峨耸立,山上古木参天,寺庙错落,香火鼎盛,善男信女们便络绎不绝地登山朝拜,祈求平安与幸福。
    太热闹了!
    徐闻还是第一次见识古代大城市的繁华。
    四人寻了一处包子铺,简单吃了一顿。
    “冲哥,你和盈盈去附近寻三间客房,我与范老赶去贡院提交赴考手续。”
    四人分工,各忙各的,约定在贡院前集合。
    济南为县、府、省三级衙署聚集地,拥有大型的文庙、贡院及各色书院、私塾、义学和学堂。
    这些文教场所,皆集中在大明湖南岸。
    大明湖畔,垂柳依依,波光粼粼,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美不胜收。
    正值乡试期间,清幽宁静的大明湖畔,难得热闹起来,到处都是身着襕衫的士子。
    他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吟诗作画,品茗论道。
    穿过贡院正门,但见门内两座牌坊,上书“明经取士”、“为国求贤”。
    老范年老体衰走的太慢,徐闻搀着他,如同祖孙二人,引得士子们纷纷围观。
    有人赞道:“祖孙二人同科而考,不失为一段佳话!”
    “祝他们祖孙高中!”
    什么眼神......徐闻翻了个白眼,不理会众人,径直前往贡院大门外的高墙。
    墙上贴着一排醒目的告示,上面居中之处写着“洪武二十九年丙子科乡试告示”几个大字。
    下面则是科考注意项目,以及一列列名字,是此次拥有参加乡试资格的生员名单。
    不是所有秀才都可以参加乡试的。
    需要有应考资格。
    大明的科举实行了保结制度,考生需要提交籍贯、年龄、三代及所习本经等信息,由乡里举保至州、县,再申送行省印卷。
    目的是防范冒籍,匿丧等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应试。
    徐闻十一岁丧父丧母,三年内无法参加县试和府试,直到十五岁才参加院试,否则他可能十二岁便中秀才了。
    保结制度如同政审,必须真实,保结不实将受到相应处罚。
    而且,在参加乡试前,考生还需要先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称为岁考。
    科考成绩优良的考生才能被选送参加乡试,不合格则来年再考,等三年后下一届乡试。
    “怎么没有我的名字?”
    徐闻找了半天,也没有自己的名字。
    他又重新一个名字一个名字的找。喜欢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请大家收藏:

第10章 参加乡试[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