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1章 准备哭门去[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411章

    准备哭门去

    方以智陪着太后,法容、怀恩公公、姜柔姑姑还有一众护卫跟在身后,呼啦啦一群人,顺着湖边道路,向人工湖西边的山谷走去。

    张蔷望着那道足有十五米高的堤坝,对方以智说:“这道上窄下宽的堤坝,据说是用三合土、夯土和条石砌成的,难怪近二十多年了,还如此坚固。”

    方以智也很可惜:“可惜,皇家科学院停滞了十六年,却让南洋公司跑在了前面。”

    一行人沿着山边的小路,来到谷底的一座带围墙的院子前,院子的大铁门,已经锈迹斑斑,还挂着一把大锁。

    一位随从上前,提起锤子,三五下砸掉大锁,推开吱呀作响的大门,几排房屋出现在众人眼前。

    厂区隐在山下的阴影里,车间外面几排整齐的杨树,落了满地的黄叶,三合土地面上,已经长出稀稀拉拉的荒草,更增添人去楼空的荒凉之感。

    走近看,车间里空空如也,只有引水槽里的水流,还在哗哗地流淌,一看就是为了利用水力而专门建造的。

    “这里是科学院的纺织研究所,”张蔷问方以智,“科学院这次招募了几位纺织专家?”

    “回太后,会建造水力大纺车的工匠,有两人,没有人知道飞梭织布机是什么样子的……”

    张蔷指着一处厂房门头挂着的“织布车间”几个字说:“飞梭织布机,一个时辰就能织出一匹布,用水力驱动的话,换人不换机,一台机器工作一天,十二个时辰织十二匹布。

    一个熟练的织工,三天织一匹布,十二匹布要织三十六天……”

    (南通市郊明代嘉靖元年顾能墓出土的九匹土布,宽度约

    40

    厘米,但长度不一,短者

    570

    厘米,长者

    775

    厘米。)

    方以智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忍不住跺脚道:“这么好的机器,竟被南洋公司拆走,太后,应该让他们还回来!”

    张蔷苦笑道:“发明飞梭织布机的,是南洋公司的幕后老板,她因为向朝廷敬献这种织布机,还被封为了瑞昌县主……不过,南洋公司送回来的资料里,有飞梭织布机的图纸,你的任务是挑选合适的工匠,将飞梭织布机,重新制造出来。”

    方以智没想到,皇家科学院竟拥有如此先进的纺织技术,他正在激动,就听太后又说道:“而且,这里纺织的,是羊毛。”

    “啊?”方以智没明白太后的意思,下意识地说道,“大明又不产羊毛,为何要纺织羊毛?”

    “这是国家战略,以后你就知道了。”张蔷并没有多说,转身离去。

    ………………………………

    从山海关到通州的铁路,被命名为“京关铁路”,修筑这条铁路,调动了朝堂和民间的各种资源:

    项目总指挥,是工部尚书倪元璐。

    勘测组长是钦天监监副杨应祥,由科学院的三位风水师、工部的测绘工匠、城投集团的技术人员组建的测绘大队,开始勘测路线。

    道路平整工程,由当地卫所和府县负责。

    路基建设,由城投集团下属的路桥公司负责。

    枕木和铁轨的铺设,由工部和城投集团负责。

    五十万根枕木,木材全部采自大小长白山,由辽东省左布政使杨嗣昌负责采集供应。

    工部的钢铁厂,负责锻造铁轨、生产火车车箱。

    蒸汽机械设备厂,

第411章 准备哭门去[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