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0章 重审王锡爵受贿案[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400章

    重审王锡爵受贿案

    为了查找证据,张蔷要求翰林院的《神宗实录》编辑小组,将万历二十五年到万历四十七年的起居注里,与王衍爵这个人相关的记录,全部调出来,正史上没记录的,《起居注》这种原始资料,是一定有记录的。

    果然,没几天,翰林院提交了一份清单,上面清清楚楚地记录了,万历皇帝接见王衍爵,授其南洋经略使官职的时间地点,以及当时的对话。

    经略使是宋朝的官职,明朝没有,王衍爵的官职,显然不在大明官职之内,永乐帝还在旧港封了施进卿一个宣尉使,万历帝却给一个不伦不类的经略使官职,显然是既要又要还要的心理作祟,十分符合他的人设。

    此后每年,万历帝都会接见这位“经略使”,大量的银子送入内帑,首辅王锡爵,顺势推动撤回矿监的提议,最终使万历皇帝撤回了全国几千名矿监……可见南洋公司拉回来的银子,比矿监们收的税多多了。

    张蔷还惊讶地发现,万历皇帝居然还投资了一座皇家科学院!院长正是袁舜华的弟弟袁秉辰,后来整座科学院和其下属企业,都搬到了海外!

    要是郑贵妃不作妖,万历帝不昏聩,南海上那些喷着白烟的蒸汽船,就是朝廷的!皇家科学院,被皇家亲自送给了南洋公司。

    现在,南洋公司已经发展成一个庞然大物,以大明现在的实力,根本奈何不了它,只能如袁舜华说的那样,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三法司里都找不到首辅王锡爵清算案的卷宗,张蔷也让翰林院,整理了他执政期间所推行的政策措施,以及执行结果的材料,居然有厚厚的一册,看来,这位首辅在位时,没少做事。

    张蔷将翰林院送来的材料,又用思维导图重新整理了一遍,看起来更加清晰明了,她将材料递给三位阁臣传阅。

    三位阁臣一目十行地看完,这些从起居注里扒出来的材料,比三法司档案里记录的材料,真实多了,何况三法司的架阁库里,根本找不到当年清算案的材料。

    太后为了王首辅的案子,真是煞费苦心,她要做什么?三人互望一眼,同时将目光转向太后。

    张蔷说:“所谓受贿,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从这些材料上,本宫看不出王首辅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和家人,谋取了什么好处。

    所以,清算王首辅,是有人要打压“立嫡立长”派,扶持福王势力,顺便逼迫王首辅的族弟王衍爵低头,从而接掌万历帝在南洋公司的巨额财富。”

    政治斗争向来残酷,张蔷的分析,三位阁臣何尝不知?政治从来就不是看谁正直无私,看谁勤政爱民,而是看谁能笑到最后!

    南洋公司,在百官中向来只是一个传说,就如当今太后的隐卫一样神秘,三位阁臣都是万历旧臣,他们也不知道南洋公司的内情,更别说其他人了。

    王锡爵的遭遇,让三位阁臣心有戚戚焉,想想张居正、王锡爵的遭遇,谁不后背发凉?

    “太后,臣等赞成重审王锡爵案,如他真是清白的,朝廷当还他清白。”

    孙承宗代表内阁表明态度。

    第二天,将王锡爵的材料,发往都察院,由都察院牵头成立联合调查组,重审当年的王锡爵清算案。

    消息一出,朝臣们的反应出乎张蔷的意料,他们不关心王锡爵是否清白,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万历皇帝在南洋公司的巨额财富!

    还是财富动人心啊。

    朝臣们议论纷纷,为什么又开始上折子指点江山,有人提出:改南洋经略使为南洋宣慰使,将南洋诸岛纳入大明版图……收税不就名正言顺了?

    有人主张先礼

第400章 重审王锡爵受贿案[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