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4章 外兴安岭的秋天[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土豆、玉米、红薯、小麦、高粱等各种作物,这里离沈阳实在太远,他们必须自己解决粮食供应问题。

    乌力吉部的族人不会种地,杨古安带着女人们,来基地跟着护卫队一起烧荒,播种,跟着锄草,看着种子生根发芽,长出茂盛的庄稼,都十分盼望秋天的收成。

    七月中旬,外兴安岭的就秋天到了,北山府基地所在的三角州小平原,植被变得五彩斑斓,河水清澈平静,宛若一面镜子,倒映着天空和周围的山峦。

    远处山峦起伏,层林尽染,漫山遍野的色彩斑斓,令人赏心悦目,夏允彝这位江南才子,一口气写了十几首诗,将北山秋色,吟诵了遍,要不是忙着秋收,他就要提起画笔,将这绝美的秋色,全都画下来。

    杨古安和乌伦,带着族里十四个女人,其中有五位孕妇……来到北山府基地,准备参加劳动。

    莫日根跑过来,指着庄稼长得最好的寻块地,对杨古安道:“夏知府说了,这块地给咱们部族,但要咱们自己收获。”

    莫日根年少活泼,不想在山林里放养驯鹿,跑到金水河里与汉人们一起淘金,如今已经学会日常的汉语,成了部族与府衙沟通的桥梁。

    近日要收购的是小麦,杨古安给每人发了一把镰刀,这些带着锯齿的镰刀,割起麦子来又快又省力,他指着正在劳动的汉人护卫们说:“学他们那样,先割倒。”

    夏允彝指挥着护卫,抬来一只木头打制的大木桶,足有八尺见方,他招呼杨古安道:“杨,抱一捆麦穗过来,教你们如何使用。”

    杨古安抱着一捆麦穗过来,护卫接过来放在地上,用手分出一小捆,用双手握着,叭叭叭地在木桶的内侧摔打起来,只几下,麦穗上的麦粒,就掉进木桶里。

    乌伦上前,跟杨古安一起,各自拿起一捆麦穗,学着护卫的样子,叭叭叭地摔打起来。

    这是南方人收割水稻的法子,夏允彝没有平整场地,而是利用满山的林木,打制了这种大木桶,这样收获的粮食,没有泥沙,磨粉的时候,不用再清洗一遍。

    经过十来天的劳动,夏允彝的北山府衙,收获了两百来石麦子,乌力吉部,也收获了两千多斤麦子。

    紧接着是玉米,收获了三千多斤,夏允彝分了两百斤给乌力吉部。

    “明年的种子,”他说,“明年多开地,玉米比麦子长得好,秸秆可以喂驯鹿。”

    产量最高的,是土豆,八十多亩地收了五万多斤!黄澄澄堆得跟小山似的,乌力吉部也分到了五千多斤土豆,一千多斤红薯。

    夏允彝派了几名护卫队员,来到乌力吉部,教他们挖了一个大大的地窖,将土豆、红薯、全都存在地窖里。

    外兴安岭的第一场雪下来的时候,乌力吉部与护卫队员们,一起收割了高粱,在粮食匮乏的时候,高粱是人类的粮食,现在有了麦子土豆,高粱就成了驯鹿的口粮。

    杨古安的部族,包括乌伦原来的部族,从来没有在秋天贮存过如此多的粮食,望着满仓的粮食,听说今年冬天不会再挨饿,部族里的女人们,就忍不住痛哭……

    乌伦竖起大拇指,对杨古安道:“杨,夏大人给咱们粮食,是安达,咱们送一头驯鹿给他!”

    部族里的五头驯鹿,三头母鹿,是杨古安用盐巴换回来的,两头公鹿是用母鹿在山林里引诱回来的,是部族最珍贵的财产。

    杨古安咬了咬牙,决定送一头公鹿给夏知府,以表达他们的谢意。喜欢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请大家收藏:

第384章 外兴安岭的秋天[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