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2章 两败俱伤[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关于要不要对后金军网开一面,放他们出关的问题,前敌指挥部产生了第一次分岐。

    孙承宗和袁可立的意见,是不能放走敌人,要将他们一锤子敲死在关内。

    张蔷深知大明的腹地有多么薄弱,连李自成带着的一帮流民,都能转战千里,将中原大地搅得一团糟,更别说是精锐的后金骑兵了。

    她说:“兵法上有围三缺一的战略,就怕皇太极知道没了退路,纵兵扫荡京畿地区,那些没有撤到城里的百姓,和粮食牲畜,全都要遭殃。”

    袁可立说:“好不容易有个活捉皇太极的机会,拼着牺牲一些财物,也是值得的。”

    这就是两个时代的观念冲突,张蔷来自“以人为本”的后世,更关注普通百姓的安危。

    袁可立和孙承宗,做为这个时代的统治阶层,他们更看重的是功业,关键时刻,百姓是可以拿来牺牲的。

    张维贤是坚定地站在张蔷一边,他说:“目前火器局和兵仗局的火器生产,连京营的需求也供应不上,如果后金军在北直隶糜烂,许多县城是防不住的。”

    四个人,两种意见,一时难以取舍,于是都不约而同地望向列席会议的袁崇焕。

    以袁崇焕的私心来讲,他是不希望一掌拍死皇太极的,有后金这个威胁在,关宁锦防线才重要,他这个辽东督师才不可或缺,他才能掌握每年五百万军费的分配权。

    但此时,他不敢表露这个养寇自重的心思,只好违心地说:“自老酋起兵以来,东虏逐渐成为我大明最大的威胁,每年耗费无算,给朝廷造成重大的负担……

    臣赞成孙太师和袁兵部的意见,不能放虎归山!”

    于是,前敌指挥部下令,命蓟镇到宣大线的长城,守紧边墙,防止后金军队,破关逃走。

    皇太极见突不破关墙,想起老酋“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打法,在居庸关下集结满蒙残兵,调头出山,反向着北京城杀来。

    一时间,北京城风声鹤唳,再一次戒严。

    皇太极却绕过北京城,向南边的华北平原冲去。

    后金军入关的时候,士兵带包衣、杂役,有近五万人,此时,经过几次大战,和不断的消耗,剩下不到两万人。

    战局果然如张蔷预料的那样,后金军一路烧杀抢掠,糜烂北直隶大部地区。

    祖大寿和何可纲率领的关宁铁骑,追在女真人后面四处救火,被女真人跟溜狗似的,带着在华北大地上溜来溜去。

    神机营的步兵,根本追不上敌人,火器又供应不足,面对快速转进的女真人,徒呼奈何。

    皇太极还用抓来的汉人,打造攻城器械,居然被他攻破了肃宁县城,杀死县官罗廷文及一众县衙官吏,活捉了首辅黄立极的家人,和魏忠贤的族人。

    只有天津巡抚李邦华,以巡抚标营为基础,招募青壮,组建起一支护卫军,将周边各县的百姓,接进城里保护起来。

    《明报》上的舆论,也从最初的,叫嚣着要拍死皇太极,渐渐转为网开一面,将女真人放出关去,免得战火延及到中原,甚至江南地区。

    御史们开始上折子弹劾孙承宗和袁可立,说二人低估了女真人的破坏力,致使北直隶糜烂,现在已经四月,再不放女真人出关,就要影响北直隶的春耕了。

    连袁崇焕的错误,也被人重新提起,说要不是他打击不力,坐看东虏势大,哪里有今日的局面?

    孙承崇和两个袁,自然要申请停职待

第212章 两败俱伤[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