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继承土地庙,从教黄皮子讨封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71章 这不是断更[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姜国不用竹简和丝帛书写,而是用纸!”
    “一种用棉麻草木制作成的材料,廉价而易得,哪怕最贫穷的人都买得起。”
    “姜国人人家中都收藏有一本百万字的书籍,名为《龙文字典》,这是姜国国君亲自编撰的书籍,是万字之源,是文明之始!”
    “而这样一个文道祖师的人,在姜国竟然只是‘粗鄙武夫。”
    哗!
    众人难以置信。
    要知道战国世界书籍很少。
    一篇文章的价值,除了内容,还和字数挂钩。
    这个时代,一篇几百字的文章都非常难得,更别说千字文甚至万字文。
    家中能收藏一本万字文的书籍,就是书香门第了。
    而姜国,家家户户都收藏有百万字的书籍。
    这是何等的文道昌盛啊。
    马虎继续说道:“姜国有一个救苦救难的大英雄,我们获得的高产作物种子,就是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从异域寻回的。”
    “姜国为这个大英雄着书立传,更有说书人将他的故事改编加工,专门在茶馆传颂,每天都有上万人听他的故事,学他的精神。”
    “想要取得姜国户籍,必须熟知这位大英雄的事迹,几百万字的内容,随便抽出一段,就要对答如流!”
    嘶……
    这次,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几百万字!
    这种书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更是想都不敢想。
    姜国人竟然通篇背诵下来了?
    这是何等的博闻强记?
    然而更让国君们震撼的是,姜国的户籍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拿到的。
    也有聪明人想过户籍制度,然而战国世界成百上千个国家,百姓就像候鸟,不断地流离、迁徙。
    逃税这种天赋本能,都是自动激发出来的,根本不用教。
    战国世界的户籍制度根本搞不起来,也维持不下去。
    毕竟统治者搞户籍就是为了收税、服役。
    哪个牛马会主动带辔头?
    可姜国不一样。
    那里的百姓竟然拼了命的获取户籍,哪怕硬啃一部几百万字的书籍也在所不惜。
    然而,国君之外的臣子们又是一种感受。
    着书立作,万民传颂,这是何等的荣耀。
    而且将一个人的事迹作为国本、国策,坚定不移的推行下去,姜国国君对臣子真是太好了。
    没有提防,没有猜忌,更没有龌龊龃龉(wò
    chuò
    jǔ
    yǔ)。
    能在姜国为臣,真是太幸福了。
    这一刻,所有的臣子都和马虎一样,把姜国当成了梦中的故乡。
    五斗米教的其他成员听到这些,也都心神震颤,精神共鸣。
    他们中很多人都是山神庙出身,是岳川收养的孤儿、弃婴。
    这些人从小就在梦境中接触姜国。
    虽然长大之后很多事情都忘记了。
    可是马虎的话令那些记忆重新泛起。
    虽然细节处有点不一样,但他们都下意识认为是自己记错了,从没怀疑是马虎说错了。
    “姜国还有一个招贤馆,天下间所有英才都可以在其中自荐,谋求出身。”
    “哪怕短时间内没有获取职位,无法大展拳脚,也可以享受招贤馆的礼遇。衣食无忧,吃喝不愁。”
    听到这话,臣子们更加震撼。
   

第1871章 这不是断更[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