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时间沙:我在时间缝隙里整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9章 南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路辖越、婺、衢、明、台、处、温、七府(不同于上八府概念)。治山阴县(今绍兴市越城区),寻合为一,九年(1076年)复分,十年(1077年)复合。
    两浙西路
    宋熙宁七年(1074),分为两浙路为东西路,寻合为一,九年(1076)复分,十年(1077)复合。建炎三年(1129)南渡后,两浙路复分两浙东路、两浙西路。
    江南东路
    江南东路是中国宋朝(960年1279年)
    的地方行政区之一,也是民间称为江东或江南,首府位于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包含江苏、安徽的长江以南地区,江西的东北部地区;宋亡后划入元朝的江浙行省等。宋代的江南东路是中国最繁荣发达的省份之一。无论是人口总数、粮食产量,还是在科举考试中及第的人数,都在全国各路靠前的地位,与淮南东路,两浙路相当。
    江南西路
    江南西路是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在州之上改道为路,分宋朝全境为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广南东、广南西十五路。
    在并没有行使主权的幽云十六州地区,宋朝也默认了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复升升州为江宁府;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
    南宋四家
    共4个词条1.4万阅读
    李唐
    代表作品:《万壑松风图》
    夏圭
    代表作品:《溪山清远图》
    马远
    代表作品:《踏歌图》
    刘松年
    代表作品:《四景山水图》
    南宋中兴四将
    共4个词条3.9万阅读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朝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祖籍东昌(今山东聊城),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岳飞的文才同样卓越,其代表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辑有文集传世。
    韩世忠
    韩世忠(1090年1月26日-1151年9月15日),字良臣,自号清凉居士,延安府绥德军(今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人。中国两宋之际名将、词人,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韩世忠出身贫寒,十八岁时应募从军。为人粗犷、豪爽,能挽强弓,勇冠三军,在对西夏作战中屡立战功。后随王禀镇压方腊起义。宋金战争爆发后,率部转战多地,以少击众,堪称劲旅。宋高宗即位后,任御营左军统制,参与平定苗刘兵变。金完颜宗弼率军南侵时,韩世忠自镇江退保长江口一带,在金兵北归时,以水军八千人,将金军逼进黄天荡,又尾追至建康,前后战斗数十日,取得一定战果。绍兴四年(1134年),在大仪镇之战中击败进犯的金、伪齐联军。此后移屯楚州,积极扩充实力,以不足三万的兵力,使淮东成为保卫东南的重要屏障。在此期间多次上书反对议和。绍兴十年(1140年),在岳飞北伐的同时,连克海州等地,次年奉命救援淮西,随后被解除兵权,入朝任枢密使。累迁至镇南、武安、宁国三镇节度使,封咸安郡王。晚年杜门谢客,口不谈兵,悠游西湖以自乐。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逝世,享年六十三岁。累赠太师、蕲王,谥号“忠武”。后配飨高宗庙廷。韩世忠一生戎马,在抗击西夏、金朝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又在平定各地叛乱中作出重大贡献。他不肯依附权臣秦桧,敢于为遇谗的岳飞鸣不平,史称其“固将帅中社稷臣也”。今有词作《临江仙》《南乡子》等传世。(概述图来源)
    张俊
    张俊(1086年1154年),字伯英,秦州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人。中国南宋将领,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张俊出身贫庶,少年从军,16岁时充当弓箭手。宋徽宗宣和(1119年1125年)年间,在与西夏作战及镇压山东李太、河北武胡等农民起义的战斗中,累功迁武德郎。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太原,其随种师中往援。康王赵构任兵马大元帅,张俊即率部往从,擢元帅府后军统制。宋高宗赵构即位后,任御营司前军统制。苗傅、刘正彦政变之中,宋高宗被废,张俊与韩世忠等在张浚节制下,平定事变,升为御前右军都统制,拜节度使。建炎四年(1130年),张俊守明州城,一度击退来犯金兵,获高桥之捷,旋因完颜宗弼反扑,弃城逃遁。次年,为江淮招讨使,讨伐叛将李成,并多次挫败伪齐的侵扰。时与韩世忠、刘锜、岳飞并为名将,所部称张家军。绍兴十年(1140年),金军南侵,宋诸军迎击,其部将王德收复宿州、亳州。后张俊迎合高宗、秦桧解除诸将兵权的意旨,旋即撤军。次年,首请解除兵权,授枢密使。又排挤刘锜,追随秦桧制造伪证,促成岳飞冤狱。后罢枢密使,进封清河郡王,备受高宗宠遇。二十一年(1151年),拜太师。于二十四年(1154年)六月卒。

第229章 南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