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春秋晋国风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3章 晋文公设置三行[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说来也怪,自曹国复国后,晋文公的病果真好了。
    晋文公的病一好,他便开始琢磨晋军的战斗力问题,这是先轸与他交流不止一次的问题了。
    晋军自晋惠公时实施州兵制以来,兵源相当充足。
    先轸自从城濮一战后一直在考虑晋军的战斗力提升问题,这是一位真正的名将。
    真正的名将,不但会总结教训,也会积累经验。
    如城濮大战,尽管晋军取胜了,但这里面有大量的经验教训值得先轸这样的名将总结。
    先轸思考的是这个问题:城濮之战时,为彻底地、全面地包围楚左军,自己将中军分兵调转车头横击楚军,终于使楚军溃败。
    这当然是正确的战术运用。但如果当时自己率领的不是战车部队,而是纯步兵部队,那会更加灵活!
    在平原地区作战,战车的威力是不容置疑的,但在丛林山区作战呢?
    晋军的主要敌人应该是两个,一是楚国,二是北狄。
    对付北狄武装,战车到底有多少优势?
    还有,楚国多山林沼泽,如果晋国有一天侵入楚国呢?
    战车虽然是最主要的装备,但机动灵活性确实不够。从某种意义上讲,战车反而成了累赘!
    还有,战车太昂贵了。
    如今,晋军兵源充足,如果按战车标准配制部队,那晋国可生产的战车量,远远跟不上可以武装起来的军队数量。
    怎么办?难道非得需要战车吗?
    “主公,我们得设置步兵部队了!”先轸对晋文公道。
    晋文公何不曾想着设置步兵部队?但按周礼,一国只能设置三军,超过三军那便是违规。
    现在晋军已经是三军了,再增加部队,怎么行?
    先轸帮助晋文公解决了这个问题:“主公,我们再设三军,但对外不叫军,叫行。名义上仍旧只是三军,新增加的三行从属于三军即可。”
    按先轸的意思,新设的三军叫三行。但三行不是正规军,而是正规军的后备役部队,这个后备役部队不配战车。
    在军队以战车为计量单位的春秋时期,没有战车哪能叫正规部队?
    既然不是正规部队,那就不算违反规定。
    妙哇,晋文公拍案叫绝。
    于是,自晋文公设中、上、下三军后,晋国又开始了大规模的军制改革,借着兵源充足,新设立了中行、上行、下行共三军。
    行,指的是步兵。
    其实晋国很早就设置过左行和右行,但当时那只是专门用于保卫国君的步兵,而且规模小得很。
    而现在的三行,名义上是从属于三军的后备军,其实完全是三个步兵兵团。
    而且,这三行,每行只设一将而不设佐,不像晋国三军那样有帅佐。
    三行将的地位也相对较低,都只是晋国大夫而不能进晋国的卿级班子。
    先轸设立三行的目的,一是扩充军队以满足晋国维持霸业的超强军力需要,二是有效解决战车机动性不足的问题。
    在先轸看来,今后的晋国要扩充地盘,将会不断与晋国周边戎狄武装作战,那这三行就可以成为主力。
    但晋文公考虑得不单单是军事层面的东西,这位春秋霸主设置三行的目的很多:
   &

第123章 晋文公设置三行[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