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十万里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49章 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一盒阿莫西林似乎不够[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而窑的发展史,和炼钢技艺的发展,几乎就是同步的。
    早在商代,其实就出现了比较完善的炼铜窑炉,到了春秋战国,聪明的先祖,在熔铜窑炉基础上,掌握提高炉温技术,让铁器开始慢慢普及了天下。
    至于钢的出现,其实也能追溯比较远的。
    汉便有了百炼钢,等到了西汉末期,更是有了炒钢技术。
    不过在大唐这个时代,钢虽有,但产量并不多,再加上一些技艺的欠缺,让钢的含碳量不能很好的控制,所以钢的应用,并不广泛。
    一直等到了宋朝,随着窑炉的改进和发展,炼钢法才有了新的突破。
    钢,也开始逐渐广泛走入了人的视野之中。
    张楚一边思索着,一边瞅着窑洞下面的火焰,陷入沉默。
    毫无疑问,若是能够大面积产出精钢,对于大唐各方面的促进,都是巨大的!
    不论是兵刃,甲胄,还是说各种工业的发展·······
    钢的地位之高,这一点,没有人会否认。
    之前,张楚不考虑,因为条件确实是有些特殊,但,现在随着煤炭的开始使用,炼钢的条件,已经渐渐开始成熟了。
    “公子!”
    “看什么呐?”
    那老汉突然惊呼一声,打断了张楚的沉思,并且快步直接站在了张楚面前,挡住了张楚打量窑洞的视线。
    张楚抬头看了他一眼,轻轻一笑。
    望着老汉满脸紧张的样子,很理解他为何有如此反应。
    估计,这窑,是人家的不传之秘,也是人家祖祖辈辈摸索出来的,全家老小,都指望着这口窑过活呐。
    这就是小作坊模式的弊端之一。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其实就是真实写照。
    民间不缺匠人,更不缺有些偏方的匠人,但,在当前这种环境下,这些匠人别说交流了,几乎每个人都死死捂住自己口袋里的那点技术,生怕让人偷学了去!
    这就导致工业技艺的发展,有些慢了。
    当然,想要打破这种隔阂,也很简单,那就是推动商业的发展。
    瞧瞧宋朝为何能够独树一帜?就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直接推动了技艺的发展。
    人家都开始抱团取暖,建立更大的作坊,你如果还独独守着自己的小作坊,就算技艺再好又如何?也顶不住人家的猛烈倾销啊。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不少小作坊的技艺得到了交流,得到了整合,进而一步的带动了宋朝商品经济。
    张楚站了起来,拍拍手,也没有解释,随口道:“奥,天冷,蹲下取取暖。”
    “怎么样老丈?”
    “这套器械,能不能打?”
    张楚直接岔开了话题。
    老丈见张楚这么说,倒也不怀疑。
    眼前这贵人穿金戴银的,怕是那一身袍子都能买自己十条命了,人家还会偷学自己祖传的手艺?
    这年头,但凡有点路子谁会干匠人这一行?
    更别说,还是打铁。
    俗话说得好,人间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
    人家贵公子,脑残了才会偷学自己的技术。
    “公子,能打!”
    “三天的时间,急了点,但是够。”
    “正好,这几天怕是大雪封城的,
    也没有其他生意,老小儿我加把劲,准成。”
    说着,这老汉又把手里的五枚金叶子,拿出来了四枚,递回了张楚:“公子,一枚就够够的了。”
    老汉倒是实诚。
    眼中也没有多少贪恋。
    张楚没有接,随意的挥挥手:“尽心做,当是赏钱了。”
    “三日后,我来取。”
    张楚没有再多说

第549章 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一盒阿莫西林似乎不够[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