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洋1933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7章 在大树营[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的普老曼接话道:“说到打歌作对子,以前么,我们这边这一带过来的厉害,比苏省湘省要厉害,这慢慢的是不行咯,苏省蜀地的也起来了,比我们还厉害成。”
    “是呢,是呢。”众人附和道。
    石凤礼说道:“小孟桐的玄子出名,过去老人家就说下来了。弦子一弹,听着是肉麻骨头酥。还有那个班卡芦笙,班卡芦笙讲道能说话,一吹起来,树上小雀都哄得下来。这哈是,弦子芦笙都比不赢人家苏省那边过来的琵琶呀。”
    乔桂英说道:“寨子其他人说,叫我们两人来约你们去跟她们打歌作对子说。”
    老本青笑着说道:“两个老婆娘就把我们唱输的话,人家会笑死的。啊着杨三去试一试呢。”
    杨三有些窘迫,推脱道:“哥哥是,人家说是一族一杨一姓,两个铜钱摆一路,一是一,二是二。搞着息口人是害羞死咯。”
    小金兰补道:“人家说,叫你三兄不咋些。”
    普老曼劝道:“哎,表姊表妹呢,人家兴作唱呢,怕甚么,可以去呢。”
    “那我们去看看嘛。”杨老三有些意动。
    石凤礼补充道:“可以去,不过大意不得,要作对子做赢呢。”
    晒谷场,这会儿人声鼎沸,弦子、芦笙声音悠扬,不时夹杂着的琵琶声融入其中,宛若一曲乡野交响曲。
    “笑眯笑眯打进来,莫给歌场冷歇台,阿素色么哟来,罗瑟瑟么来瞧。”
    ......
    像是这样的场景,在整个南洋自治领辖区内可谓是天天都有,或是假日节点,或是红白喜事。
    村村寨寨不管你是来自永昌府还是春城接,不管你是本地老在户还是户市京师过来的文化人,在这片土地上,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这片土地上的追梦人和奋斗者。
    天是那片天,地还是那片地,人却已经变了,不再是之前的麻木,不再是之前的程序化的活着。
    彝老汉白的差距在这里已经被彻底摒弃。歌场里,青年男女径自打歌做对,弦子芦笙声声响起;歌场外,上了年纪的老者流转着烟筒,交流着征服这片土地的心得经验。
    笑着,笑着,笑着看稻谷一天天丰满;
    笑着,笑着,笑着看青年男女自由交往;
    笑着,笑着,笑着看孩童无忧无虑的嬉闹;
    笑着,笑着,笑着听广播里的中枢政策;
    笑着,笑着,笑着憧憬着来年的好日子。
    只是不知道,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这些大手像粗糙的枯树皮一样的农人是否会想一想北方的老家,是否会想一想没有一起过来闯荡南洋的邻人亲友。
    或许是会想一想吧,也或许没有,毕竟明天还要出工呢,明早还要去田边放水呢。
    (ps:昨夜打了一场歌,和几个老人家吹了会水,有感。)

第197章 在大树营[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