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洋1933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4章 基层干部的培养[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身即学院派,这一类人属于移民中有点文化水平的,且多为夏学理强制移民过来的,这一类人在干部学院学习两年到半年不等,大都系统化的学习过管理知识,理论知识相对丰富,然经验相对不足,许多问题上比较理想化,需要长期打磨,短期内无法挑起大梁。
    一类是草根派,多是由移民安置点和定居点的基层工作人员组成,相对于前面两类,他们出身于基层,对最基层民众生活各方面认识最深,基层经验较充足,然理论支撑不足,文化水平较低,经验主义较多,容易趋向保守。
    除以上三种人员之外,字保中和杨剑也尝试着提拔一小波本地山民土著出身的干部,这一类因为自身比重较小,也就自然而然的根据自身情况的融入到了以上三类干部之中,并没有自成一派。
    这一小部分本地干部虽人数不多,但是在安抚本地山民土著方面却是发挥了极大作用。或许是这些人的存在让山民土著看到了在发展区这个组织中升迁的希望,或许是这一部分人自身威望较重,因为这部分干部的存在,本地山民土著对发展区的各项政策各种工作也都表现出空前的配合。
    面对几种不同出身的干部的优点和不足,发展区行政中心这边也是操碎了心。
    在安置方面,行政中心往往将几种不同类型干部安排在一起搭班工作,一把手是军转干,则二把手和三把手必须是学院派和草根派,以此类推,以期相互磨合相互学习。
    同时不断开展各类干部培训,根据不同出身干部安排不同班级培训进修。
    对于出身草根的基层干部,主要的培训内容偏向理论方面,培训课上,多就某个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具体运用那些理论知识进行讨论,同时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否拥有其他更好更适合的解决办法。最重要的是,培训班里学员们所讨论的问题多是发展区之前各基层单位所存档报备的问题,对于喜欢当事后诸葛亮的学员来说,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对于所谓科班出身的干部和军转干部,培训重点放在具体案例的分析与解决,其讨论的问题包括怎么与不同干部相处,怎么处理群众矛盾,如何处理某一项具体事物,对理论方面培训则比较少。
    干部学院除学习一些管理类书籍外,对其余各种理论书籍也多有涉猎,包括黑格尔的辩证法、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及富兰克林、马恩、孟德斯鸠、逸仙先生等人的各类作品思想。
    字保中希望干部学院的学员能够在涉猎这些理论作品时有一些自己的感悟。这对后期的组建政党有极大的帮助,若是发展区干部的理论知识过于匮乏,则纵使成功建立政党,那也只是空有皮毛,或是换了马甲的行政中心,需要字保中老妈子喂奶似的一步一步向前推,这无疑是不符合字保中要求的。

第64章 基层干部的培养[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