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历代帝王之汉武大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2章 马邑之谋(一)[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8小说]https://m.58book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政治上形成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使汉匈两国的力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元前140年(建元元年),汉武帝刘彻即位后,早想废除屈辱的‘和亲政策,转而对匈奴实施军事打击。为此,汉武帝进行了积极的部署和安排:委派李广,程不识等名将带兵镇守边郡要塞,征调士卒巩固边防,同时采取措施鼓励养马,目前已在边境上养了三十多万匹马。公元前138年(建元三年),汉武帝又派张骞出使西域,希望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经过经济、军事、外交一系列的努力,如今,汉朝抗击匈奴侵扰的条件已经成熟了。”聂壹说。
    “真没有想到你一个商人却对这些国家大事了如指掌啊,”王恢说,“可是前不久,匈奴又派使者来提出和亲,当时我就反对,那韩安国却建议继续和亲,最终皇上也答应了和亲,此事刚过不久,皇上会撕毁和亲盟约,对匈奴用兵吗?”王恢问。
    塔读点~为:塔读小说APP
    文武百官站起身来之后,分列两旁。
    “众位爱卿,我朝自高祖皇帝开国以来,一直与匈奴和亲,给匈奴送去大量的财物,公主和美女,但是,最终,我们换来了什么呢?汉文帝后元四年,老上稽粥单于去世,他的儿子军臣继位。军臣单于即位后,汉文帝又与匈奴和亲。军臣单于即位第四年,匈奴又破坏和亲盟约,大举进攻上郡、云中郡,各派出三万骑兵,杀死许多汉人,抢掠大量财物才离去。于是我朝派出张武等三位将军,驻军北地、代国的句注山,赵国的飞狐口、沿边要塞,也都派兵坚守,防备匈奴入侵。又派周亚夫等三位将军率兵驻守长安西边的细柳、渭河北岸的棘门和灞上,以防御匈奴。匈奴骑兵入侵到代地句注山边界,报警的烽火一直传到甘泉和长安。几个月后,汉军来到边境,匈奴才远远的离开边塞。后来,我父皇继位,赵王刘遂暗中派人与匈奴勾结。吴、楚七国叛乱时,匈奴想同赵国联合入侵边塞。后来,汉朝很快灭了赵国,匈奴这才停止了入侵的计划。纵观历史,我们没有得到片刻的安宁,匈奴根本就不遵守盟约,不断的侵扰我们的边境,我们得到的是傲慢和肆无忌惮的掠夺,朕已忍无可忍,打算对匈奴展开反击,你们以为如何?”汉武帝问。
    “陛下,臣反对向匈奴用兵,理由有如下三点,”众人一看,站出来说话的是韩安国,只听他继续说道:“其一,找不着,匈奴是游牧民族,而我们汉人是农耕民族,他们骑在马背上,带着帐篷,走到哪里,把帐篷一搭,那就是他们的家,这茫茫的草原和浩瀚的荒无人烟的大沙漠,到哪里去找他们的主力部队呢?既然找不到他们的军队,又如何作战呢?其二,打不赢,我朝自高祖皇帝以来,和匈奴开战,几乎没有打胜过,匈奴军臣单于继老上单于当政以后,匈奴的国力进一步加强,疆土更加扩展:呼揭、坚昆,已全为匈奴占有,大宛、康居也已屈服于匈奴。匈奴在新疆的焉耆、危须、尉犁等地,设僮仆都尉以统治西域诸国。匈奴的国力正处于极盛时期,它拥有最强大的骑兵,有进行战争充足的物资财富,已成为我朝最难对付的敌手;其三,划不来,即使我们在大草原或者大沙漠上,打败了匈奴,又能怎么样呢?没有用处啊,难道说我们要从内地迁移人口到那里去居住吗?这样做,毫无意义呀,我们耗费了那么多的钱财,人力,物力,最终得到的是什么呢?何况与匈奴和亲的政策是高祖皇帝定下的国策,已经奉行了几十年,正是在这种国策之下,匈奴虽有小的骚扰活动,却没有大的侵略行动,这才换来了文景之治,我们的经济和生产才会得到长足的发展,试想,如果不奉行和亲政策的话,我们会有今天的安定繁荣吗?如果一旦向匈奴用兵,破坏了这种稳定团结的局面,再想与匈奴和亲,恢复关系,那恐怕是不可能的了,以高祖刘邦之英武圣明,尚且被匈奴围于平城达七日之久,何况兵马一动,天下骚动,胜负难料,不可轻率出兵啊。臣反对向匈奴用兵,建议陛下,继续执行与匈奴和亲的国策。”
    汉武帝听了之后,心中着实的不痛快,但是既然让大臣们发表意见,那就该让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于是问道:“各位爱卿,你们都是这样看的吗?”
    “启奏陛下,臣有不同看法。”大行令王恢站出来说道。

第242章 马邑之谋(一)[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